端午節為什麼要包粽子、吃粽子?

2016年06月07日14:51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由來已久,不分東西南北,那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小編認真查閱相關資料,還真找到了一些端倪。

各種新型包裝的粽子 資料圖

一般認為,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實際上據專家考証,粽子隻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后人附會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眾的心裡願望而已。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后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鬆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咸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另外還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還有一頭甜一頭咸、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責編:歐興榮、陳苑)

推薦閱讀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