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翻譯官》中有不少展現翻譯行業的情節。
□專題策劃 肖華 吉媛媛
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吉媛媛
《親愛的翻譯官》走紅,除了原著小說的“IP魔力”以外,和劇中紅紅火火的N角戀脫不了關系。其中,黃軒飾演的翻譯官程家陽和楊冪飾演的實習生喬菲從最初的針鋒相對發展到了相互愛慕,劇集終於開啟了“發糖模式”。雖然,男主角黃軒也承認,這就是一部披著職業劇外衣的愛情劇,但至少聚焦在“翻譯官”這個外衣的題材十分罕見。沉溺於男女主角的虐心愛情故事之余,我們是否也應該趁機好好了解一下“口譯”這個職業呢?日前,本報記者專訪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語口譯教師鄧瑋,真實還原了“口譯”的工作狀態。
原來,男女主角的性格不大適合做“翻譯官”
《親愛的翻譯官》和大多數電視劇一樣,對男女主角設定了鮮明的人格特征,為了讓劇集更有張力,不惜對原著小說的人物設定進行一定的改編。比如,劇中的男主角程家陽,就從一個溫和陽光的翻譯精英,變成了一個性格火爆的職場上司“程人魔”﹔女主角喬菲也從一個低調的學霸變成了一個個性張揚的職場菜鳥。或許是從事過翻譯工作的原著作者繆娟更理解翻譯這個行業,改編后的人物性格引來了行業內專業人士的紛紛吐槽。鄧瑋老師介紹,譯員的性格大多低調。也就是說,改編之后,男女主角其實都不太適合做“翻譯官”。
黃軒飾演的程家陽受到很多網友的指責,在劇集的前半段,他對待實習生喬菲十分嚴厲,動不動就對她大吼大叫。就連外行人都能想到,翻譯員最重要的武器之一是嗓音,而程人魔就這麼不專業地糟蹋了自己。鄧瑋老師說:“在工作場合我沒有遇到過像男主角一樣火爆的同行。我所觀察到的是有一定經驗的譯員會更加客觀、理性的評估其他人的翻譯表現。當然,老師對學生高標准嚴要求是無可厚非的,因為譯員在口譯現場不可能弄虛作假,必須要有扎實的功底。”不過,鄧瑋老師還說:“有的發言人發火時會要求譯員把自己憤怒的情緒也傳達給對方。所以單憑脾氣是否火爆很難判斷一個人是否適合做口譯。”
至於劇中的女主角喬菲,雖然貴為學霸,但她也有“皮”的一面。比如,她愛在背后給上司起外號,和同期的實習生一起在背后喊程家陽為“程人魔”﹔她還愛八卦上司的私生活,鼓動上司去追心儀的女生,還給他寫了一本“追愛寶典”。喬菲這樣的性格,真的適合做翻譯官嗎?鄧瑋老師說:“翻譯也是普通人,在生活中有多重社會角色,每個角色裡他們都會展現不同的特點。在工作場合的譯員往往都比較低調,因為發言人才是主角,翻譯不應該喧賓奪主。”
那麼,究竟什麼性格的人適合做口譯呢?鄧瑋老師說:“我讀到的國外相關研究指出好的譯員具有以下共同的性格特質:自信、情緒穩定、樂於接受探索新經驗、勤勉自律。由於口譯工作壓力大、需要處理的突發狀況比較多,如果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會影響口譯工作,因此譯員應具備較強的自我情緒管理能力。”
原來,“翻譯官”這個職業也有苦難言
電視劇裡的“翻譯官”生活十分光鮮,男主角程家陽每天都開著卡迪拉克上班,主要任務就是和女主角打打鬧鬧﹔而女主角喬菲每天都在上演職場服裝秀,即使人物設定是“吃土少女”,也不妨礙她每天背著名牌包上班。而一到工作場合,他們就上演各種“輕而易舉”,一種職場精英無所不能的即視感鋪滿了整個小熒屏。都說每行都有每行的難處,口譯這個行業的難處在哪裡呢?
劇中,翻譯官的工作場合大多比較正式和庄嚴,除了同聲傳譯會議之外,男女主角還試過到杭州給外國團友當翻譯導游,主要還是負責吃喝玩樂。不過,做口譯的場合是千變萬化的,鄧瑋老師介紹:“男女譯員在妝容和服裝方面的原則就是得體、庄重、不喧賓奪主,具體取決於工作場合,有設在高級酒店的會場,也有塵土飛揚的工場工地。”因此,在出發之前,譯員一般會向主辦方確認著裝要求,也有主辦方准備服裝,要求譯員統一著裝的情況。因此,即使做了口譯,也未必能像劇中的主角那樣每日上演服裝秀。
譯員不僅有工作地點和著裝要求的限制,有時候為了完成口譯任務,飯都顧不上吃的情況也會發生。鄧瑋老師說:“如果是高級別的宴會譯員是坐在賓客們身后進行翻譯,宴會進行期間譯員是不能吃東西的。我們會提前吃飯或者工作結束后再用餐。如果是客戶安排譯員和賓客們同桌吃飯,這時也應將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見縫插針填飽肚子。”總而言之,譯員的餐桌禮儀要得體,不能給周圍的人帶來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