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國際化 本土主題樂園應向迪士尼學什麼

2016年06月17日08:3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本土主題樂園應向迪士尼學什麼

  16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區開園儀式上的演出。光明日報記者 顏維琦/光明圖片

  6月16日,中國內地首座、全球第6座迪士尼度假區——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在細雨中正式開園迎接中外游客。11時30分,一大早就等候在門外的首批游客,興奮地一路小跑進入這座精心打造的奇妙之城。

  不到半小時,全球首發的精彩景點和游樂項目迅速聚集了排隊的人流,一些“網紅”項目的快速通行証被一搶而空。沒領到的游客有些懊惱,但很快,米奇大街上“上海迪士尼樂團”的歡樂表演、妙趣橫生的花車主題巡游,還有散布在大小劇場的精彩演出,就讓游客們找到了各自的樂趣。迪士尼和中國文化的結合,給人們帶來驚喜的同時,也讓我們不禁思考,本土主題樂園應向迪士尼學什麼?

  “中國元素”處處可見

  憨態可掬的唐老鴨和花栗鼠在表演中打“唐式太極拳”,花木蘭騎著高頭大馬出現在花車巡游的隊伍裡,舞台雜技劇《人猿泰山:叢林的呼喚》更是借助中國雜技的綢吊功夫來“談情說愛”。各種中西融合,在原汁原味的迪士尼故事中加入了中國表情。

  這些還只是很小的細節。在上海迪士尼,處處可見“中國元素”。標志性景點“奇幻童話城堡”的尖頂,綴有祥雲、牡丹、蓮花及上海市花白玉蘭等中國元素的裝飾﹔中式餐廳“漫月軒”更是繼承了中式建筑風格,進門處用了傳統花窗和“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中國古語﹔還有“迪士尼小鎮”的石庫門建筑風格,“奇想花園”裡由中國手工藝匠打造的迪士尼標志旋轉木馬……在14日晚上海迪士尼首部中文版音樂劇《獅子王》的首演中,孫悟空、皮影戲、一些角色濃厚的東北口音還有接地氣的台詞,讓中國元素與百老匯音樂劇巧妙融合,贏得觀眾陣陣喝彩。

  華特迪士尼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羅伯特·艾格在15日接受全球記者採訪時說:“我們不僅是在中國建迪士尼樂園,而且是建設中國的迪士尼樂園。我們希望游客來到這裡能夠感受到這是自己的樂園,不管是語言、設計、餐飲菜單、娛樂演出等所有的一切細節既體現原汁原味的迪士尼文化,又體現別具一格中國風的特色。”

  “中國匠心”精益求精

  上海迪士尼締造的奇幻之旅,將中國風格巧妙融入迪士尼故事,這離不開中外合作創意團隊耗時6年多的反復磨合。而要將創意變成現實,同樣離不開的,是中國工人的巧手和匠心。

  “明日世界”是迪士尼為上海迪士尼全新打造的區域。走進“明日世界”,好像步入了“未來時空”,片區裡的“創極速光輪”,更是全球首發的迪士尼最快、最高、最長、最刺激的過山車項目,引來尖叫無數。作為“明日世界”的總承包方,上海寶冶集團3年多來先后有7000多名建設者在這裡揮洒汗水,用“匠心”打造經典。

  “‘創極速光輪’作為全球獨一無二的游樂項目,很多電氣設計都缺乏相關經驗,圖紙上的設備大多是臨時放置的,如何給這幾千個設備定位讓各方犯了難。”明日世界BIM(建筑信息模型)部門經理王艷軍告訴記者,在長達3年多的建設過程中,上海寶冶的工程師們根據原始圖紙資料,創建了高達15個G儲存量的BIM建筑模型。

  這種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建造理念在迪士尼項目建設中得以真實體現,成為中國工匠精神在迪士尼這個國際品牌中的有力詮釋。由中建二局上海公司承建的“寶藏灣”項目也是上海迪士尼給全球游客帶來的嶄新體驗。沒有任何樣板可供參考,一邊設計、一邊修改、一邊施工,如何把傳奇變成現實,考驗著每一位工程師和建筑工人。

  打造全產業鏈經營格局

  “上海迪士尼樂園是中國大陸第一個世界級的現代旅游區,可謂在我們家門口來了‘老師’,來了‘標杆’。”文化旅游學者陳元夫認為,迪士尼核心的優勢是“具備講故事的能力”,迪士尼的電影故事有著極大的“魔法力”,融入游樂設施中,創造出適合家庭的娛樂體驗,重溫故事的情節,重享故事的歡樂。

  米老鼠和唐老鴨、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獅子王、小熊維尼歷險記……這些經典形象和故事,伴隨著孩子的成長。陳元夫指出,除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外,迪士尼故事庫還在不斷翻新、不斷增加,而且很講究“本土化”和“接地氣”,上海迪士尼的花木蘭公主就是為中國游客量身定制的。

  “國內主題公園大多是單一的‘門票經濟’,而迪士尼是全產業鏈經營。”北京天創國際董事長曹曉寧曾在美國認真研究過迪士尼模式,他發現,迪士尼所有的商業活動都是基於影視內容的創意和延伸,涉及電影、消費品、旅游、酒店等多個領域。“往往迪士尼樂園的門票收入剛夠平衡運營成本,真正賺錢的地方是酒店、服飾以及飲料等衍生品,能佔據收入的半壁江山。”曹曉寧一語中的。

  “最值得國內主題公園學習的是迪士尼的服務品質。”剛從美國奧蘭多迪士尼樂園考察歸來的文化企業負責人黃琴感嘆,“那裡天天像過節,孩子們很快樂。”

  陳元夫指出,目前一些國內主題樂園有游樂無主題,有感官刺激無情感溝通,自然不會吸引游客,“要向迪士尼學講故事,學創新創意,學怎樣打造家庭游樂產品”。

  “迪士尼樂園來了,競爭國際化了,但並不意味著國內主題公園沒有發展機會。”長隆集團董事長蘇志剛分析,中國市場很大,上海迪士尼樂園每年最多能滿足2500萬游客,更大的需求還得靠國內主題公園。

  曹曉寧說,近百年來,迪士尼保持旺盛的創造力,仍在不斷創新,推出吸引人的新電影和新產品。迪士尼在文化上十分下功夫,對於劇本和制作有嚴苛的標准,有時候一個劇本要修改幾十次、上百次,甚至還有最后被“槍斃”的風險。這種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值得國內的主題公園學習。

  (本報上海6月16日電 本報記者 顏維琦 張玉玲 曹繼軍)

(責編:陳燦、陳苑)

推薦閱讀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