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印象裡,聽音樂是一件很個人化的事情:點一下播放鍵,一個人窩在沙發裡靜靜享受就可以了。但是現在,聽歌、寫評論竟然像看視頻、發彈幕一樣成為潮流。
上周五,周杰倫在各大網絡音樂平台發布最新數字專輯《周杰倫的床邊故事》。在歌曲下設的評論區,“段子手”與“故事會”齊飛,“周杰倫,你要對那麼多人的青春負責!”“周杰倫都生小小公舉了,在我心裡他還是‘三年二班’的同學”……不少網友表示,有了音樂評論,“再也不能安靜地做個聽歌的美少年了”。
新興指標
評論數量反映流行程度
周杰倫新專輯中的歌曲《前世情人》,是在毫無事先宣傳的情況下,突然在各大音樂平台發布的。短短兩個小時,網易雲音樂《前世情人》評論區就涌入了1萬多條評論。“一個大寫的晒娃高手”這條評論更是獲得了超過3萬的點贊數。截至目前,這首歌的評論總數已超10萬,數字依舊在增長。
這種“狂歡”,不禁讓人想到兩個月前許嵩發布新專輯《青年晚報》的情形。在不到20天時間裡,其專輯主打歌《雅俗共賞》獲得33萬之高評論數。上個月,薛之謙發布新歌時,評論數也在一天內突破8萬條,兩天超過10萬條。
不僅是新歌,不少經典老歌的評論量也相當驚人。目前,在網易雲音樂上評論數最多的歌曲是周杰倫的《晴天》,至今保持著60多萬的“最高評論量寶座”。而在QQ音樂、酷狗音樂和蝦米音樂等平台,陳奕迅、張學友、五月天早年發表的歌曲評論數也居高不下。“想判斷一首歌現在是否還受歡迎,看評論量就行了。”樂評人陳賢江說,在互聯網音樂時代,評論的數量開始成為衡量歌曲是否流行的最顯見的指標,未來可能會更受重視。
段子火爆
“有故事的女同學”頻現
“媽媽還在的時候,和她一起看《寶蓮燈》,一起看沉香把山劈開﹔媽媽走以后,她被封在了我心裡的一座山,我劈不開。”
“初中的一天下午,你一個電話打來,電話裡傳來蹩腳的鋼琴聲,是你從頭到尾彈唱了一遍《晴天》……九年后,分開那天下午,我目送你走遠,你頭都沒有回一次。你永遠都不會知道,我在原地站了多久。”
……
這是兩位網友對歌曲《愛就一個字》和《晴天》的評論。像這樣深情流露的故事評論顯然更受歡迎,動輒得到上千次點贊,被推到置頂的精彩評論區中。
“一開始看評論是為了看流水紀等樂評人的點評,后來就變成看其他網友的評論,偶爾也寫自己的故事。”90后網友“段小白”回憶,自己的第一條評論就“貢獻”給了胡夏的《那些年》,那時的她剛剛失戀。
熱衷於刷評論的用戶,大多是像段小白這樣的年輕人,“大多來自一二線城市,學生或白領所佔比例很高,他們習慣在網絡上尋求共鳴。”網易雲音樂產品經理王詩沐說。此外,“段子手”在評論區也相當有市場。在一些古典音樂曲目的評論中,得到點贊數最多的評論是:“為什麼我一聽這首曲子,腦子裡還原出來的都是動畫片《貓和老鼠》?軍鼓‘?’得一響,湯姆就被杰瑞打了!”而熱愛電玩的周杰倫把女兒海瑟薇隨手彈奏的片段寫入新歌,則被網友說成:“這是天才少女海瑟薇隨手譜曲拯救網癮父親。”
營銷新招
評論讓粉絲群越滾越大
“聽音樂看似是很私人的事情,其實很需要共鳴,發個人化的評論並不是矯情。”陳賢江認為,想知道別人聽歌時的感受是不少人共有的情感需求,而互聯網平台提供了宣泄情感的出口,聽歌寫評論才變成了像看視頻刷彈幕一樣的典型網絡行為。
“評論的存在會吸引更多的關注,形成粉絲效應,提高歌曲的傳播力。”恆大音樂市場部總監王毅說,“實體唱片時代,一個粉絲買完專輯就走了,不會造成有持久力的影響,但如果他在評論區裡留言,無論是客觀評價還是個人故事,都可能形成話題,吸引其他粉絲的關注。”前不久,陳奕迅發布付費單曲,不少網友表示,自己是看了其他網友的留言才好奇購買的。“做藝人的宣傳,最重要的目的不是為了把唱片賣掉,而是讓粉絲產生互動,形成有高黏度的粉絲群體,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王毅說。
營造評論氛圍也成為互聯網音樂平台穩固用戶的法寶。有業內人士以網易雲音樂為例,直言它的評論區並不是自上線就火爆異常,而是在2014年推出評論點贊功能后,用戶互動加大,評論者的積極性才迅速提高,用戶數量也由此激增。“互聯網公司依靠的是用戶數量,讓用戶玩起來,才能把他們留住。”陳賢江認為,這也是平台的一貫“套路”。(韓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