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西方名畫的一條捷徑

朱莉安

2016年07月01日11:20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看懂西方名畫的一條捷徑

  《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

  (日)宮下規久朗 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提起名畫,我們可能會想到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凡·高的《向日葵》、畢加索的《格爾尼卡》、卡拉瓦喬的《酒神巴克斯》,但提起《屠戶的櫃台》《有奶酪的宴席》《吃豆子的夫婦》和《玫瑰園中的聖母》,提起提香、費提、齊戈裡、牟利羅,我們往往很難想得起來這些畫是什麼畫,這些畫家又都是誰。

  數不勝數的世界名畫和名畫家一起構成了藝術的星空,星空浩瀚,我們不能叫出每一顆星星的名字,當我們走進一座美術館,如何看懂一幅世界名畫?名畫上一些事物的潛在含義是什麼?是否要啃遍美術史的大部頭才能理直氣壯地走進美術館?面對著讓人感到陌生的名畫作,如果我們隻能憑借肉眼去觀察它最直觀的色彩、線條、構圖,而不知道它講述的故事和背后的寓意就太可惜了,畢竟,促使一幅名畫誕生的從來不是單純的技巧。

  好在,閱讀日本知名美術史家宮下規久朗所撰《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不失為解讀西方名畫的捷徑。這部書像是一本美術史專用詞典,畫作中出現的事物很可能對應著一種暗喻。比如:驢子象征無知和倦怠﹔蝴蝶比喻人類的靈魂。玫瑰、車輪、窗戶、奶酪……它們像是文章中的文眼,當我們知道它們代表著什麼,一幅畫存在於表象之下的情感和意義就會明朗地呈現出來。

  宮下規久朗在解析這些含義的同時還加入了一幅畫涉及的風格流派、畫家在特定時期的經歷或歷史背景。比如凡·高1885年前后創作的《吃馬鈴薯的人》和朝鮮畫家金成龍1999年創作的《馬鈴薯豐收》,兩幅畫中的馬鈴薯都代表著社會底層的食物,但二者所傳遞出來的信息卻又非常不同。

  胡適說: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我們欣賞名畫,歸根結底是在欣賞美,欣賞歷史,欣賞真理。從一幅畫延伸出來的東西,就是如此地讓我們一寸一寸緩慢地前進著。

(責編:歐興榮、陳苑)

推薦閱讀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