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圖》導演楊超:片中呈現的只是長江美感的一部分

2016年09月05日08:46  來源:羊城晚報
 
原標題:《長江圖》呈現的,只是長江美感的一部分

  獲得2016年柏林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攝影)的華語電影《長江圖》將於9月8日全國上映。昨日下午,該片在深圳提前點映,導演楊超和制片人王彧也在昨晚跟深圳影迷進行互動,暢談“數字時代的膠片電影”。

  《長江圖》由楊超擔任編劇及導演,侯孝賢的指定攝影師李屏賓擔任攝影。該片全部採用膠片拍攝,由秦昊、辛芷蕾、譚凱、鄔立朋等主演,講述一段發生在長江兩岸的時空交錯的魔幻愛情故事。

  長江本身太壯美,具有鮮活生命力

  《長江圖》是一部無法劇透的電影,影片沒有採用線性敘事,時空不斷發生交叉。在秦昊飾演的船長不斷追尋辛芷蕾飾演的長江邊女人的過程中,展現了長江的面貌。影片畫面構圖唯美又震撼,背景樂非常有感染力。詩歌貫穿整部影片的始終,是相當重要的元素。該片在柏林展映期間,有外媒稱,電影表達的深意在某種程度上與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的觀點不謀而合。

  導演楊超稱,拍這部電影緣於自己對河流的特殊情感。他眼裡的長江,不僅是生活的河流,更是精神的河流、文化的河流。楊超小時候的家靠近淮河支流,長江曾是他童年時代內心世界裡最大的奇觀。在拍攝他的第一部長篇《旅程》時,其中有兩場關於長江的景觀,楊超覺得拍得很不好,於是決定下一部電影要從長江切入,以此為時空背景。拍攝《長江圖》的念頭由此而來。

  2006年,楊超沿江採風。他說:“凌晨兩三點站在夜航客輪的前甲板,眼前沒有任何光污染,能用肉眼看到自然光環境中,黑暗的大江在你面前展開,然后徐徐地退去。那種感覺不止欲望那麼簡單,簡直就像身在銀河一樣。其實人的眼睛適應能力極強,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很短時間就能看清昏沉天空下的水和天,遠處江岸和岸邊模糊的輪廓也慢慢浮現出來。黑色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層次,這是非常強烈而震撼的視覺感受。看到這樣的水和天,會讓人相信所有神奇的事情。這個河流本身太壯美了。”

  楊超說,《長江圖》最大的意義,是讓大家記住,盡管工業文明給長江帶來那麼多傷害,但它依然具有鮮活的生命力。“人類也好,工業也好,無法把長江弄死,它一直鮮活著。尤其是晚上,長江的魅力和力量還是在那裡。我覺得《長江圖》所呈現的電影美感只是長江美感的一部分。”

  藝術電影拿不到高票房,天經地義

  楊超能邀請到侯孝賢的指定攝影師李屏賓一起合作,緣於兩人都擁有一份中國傳統文人的水墨情懷。李屏賓原本並不知道楊超是誰,但在看過《長江圖》的劇本后,兩人談到用電影展現水墨的質感,一拍即合。“古往今來,無數人往長江裡扔東西,過去的老中國似乎埋在江底下。我跟賓哥說,這事兒必須我們一起干,他當即答應了。”楊超說。

  《長江圖》從2012年開始拍攝,到2016年終於完成制作,總投入3500萬元人民幣。作為今年唯一入圍柏林電影節的華語片,《長江圖》摘得了最佳藝術貢獻“銀熊獎”。但它並沒有趁熱打鐵立即上映,因為這部作品採用膠片拍攝,而國內已經少有可播放膠片電影的設備。9月8日,《長江圖》將以4K中國巨幕版本登陸內地影院。

  近年來,中國的藝術片票房屢屢受挫,楊超對此有另一種看法:“藝術電影本來就應該是小眾的,藝術電影拿不到高票房,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不光在國內,在戛納得獎的國外藝術片,票房也不能跟好萊塢電影相比。藝術電影不是以票房做價值目標和評判標准的,這應該是兩種不同的評判體系。你指望觀眾還沒有看飽商業片的時候就想看藝術電影,那是不可能的。觀眾隻能在對類型片吃膩了的時候,才可能產生差異化的需求,去尋求不一樣的片子。”楊超說他不會期待《長江圖》取得類似商業片的票房,“但我有一些不一樣的期待,以前說起中國藝術電影,總是苦、臟、亂,我希望觀眾對《長江圖》的期待是美。”

  快問快答

  問:為何堅持用膠片拍攝這部電影?

  答:我們開拍這部影片是在2012年,我和攝影師賓哥討論的時候,非常現實地考慮了膠片和數字的選擇。我和賓哥都是從膠片時代過來的,我一共拍了3部膠片電影,我的畢業作品、首部長片都是用膠片。我懂膠片,我也愛膠片,但在面臨著《長江圖》這麼大的制作時,膠片帶來的成本壓力是很大的,我們不會為了情懷而讓成本多幾百萬元。后來賓哥跟我們做了非常現實的、細致的分析,還是決定用膠片拍攝,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們會拍到大量的艙裡艙外的巨大光比的畫面,這種光比的過渡,膠片拍攝會比數字更為平緩。另一點是,長江上有很多水汽,會給空氣的質感帶來微妙的變化,從暖到冷之間會有過渡,隻有膠片才能呈現這樣的細節。

  問:你和攝影師李屏賓的合作如何?

  答:攝影師是導演的聯合作者,關鍵是在影像最初的設定上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優秀的攝影師就像一名大將,會對影片保駕護航。我們倆在合作的時候幾乎沒有分歧,攝影師的技術成了導演的最大幫手。

  問:《長江圖》中的長江是如何參與到影片敘事的?

  答:我的電影觀是,最好的電影就是心象。也就說,如果我要表現愛情、信仰,或者它們之間的矛盾或糾結,我不會讓演員的臉去演出來,而是讓演員的喜怒哀樂和內心波折通過山川大地表現出來。這其實是這部電影最大的特征。觀眾會看到好像我拍了一條河流的全貌,其實我拍的只是一個女人的心緒而已。影片中這個女孩瘋狂地對著長江大吼說:“你能躲去哪兒?這是我的長江!”雖然這好像是她瘋狂的言語,但其實也是影片的一層用意。我希望用偉大山河來呈現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讓人的表情去表演。(何晶)

(責編:湯詩瑤、陳苑)

推薦閱讀

政協委員熱議文藝繁榮

“‘中國故事’隻有用‘南腔北調’才能講得妙趣橫生。”“設網絡文學獎並不需要‘洪荒之力 ’。”“改變文藝創作浮躁現象,唯一辦法就是改革創新體制,文藝界也要供給側改革。”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政協委員熱議文藝繁榮 “‘中國故事’隻有用‘南腔北調’才能講得妙趣橫生。”“設網絡文學獎並不需要‘洪荒之力 ’。”“改變文藝創作浮躁現象,唯一辦法就是改革創新體制,文藝界也要供給側改革。”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

廣西花山岩畫、湖北神農架申遺成功
今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廣西左江花山岩畫申請文化遺產、湖北神農架申遺自然遺產,分別成功入選。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
廣西花山岩畫、湖北神農架申遺成功 今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廣西左江花山岩畫申請文化遺產、湖北神農架申遺自然遺產,分別成功入選。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