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重陽節悄悄走遠

陳蘭

2016年09月30日11:12  來源:江蘇文明網
 
原標題:莫讓重陽節悄悄走遠

  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是中華傳統節日當中一個重要節日——重陽節。登山、吃糕、賞菊、喝酒等都是重陽節的主要文化符號。可是提起重陽,很多人都有些遲疑,關於這個躲在記憶深處的節日,有的人甚至還不知道要做些什麼,他們也根本不過這個節。

  近年來,端午、中秋、重陽,甚至是春節這些傳統節日,節的味兒慢慢淡了,人們過節的興致越發減少。前幾年開始有人呼吁要拯救傳統節日,或許,這不完全是杞人憂天。韓國江陵端午祭成功“申遺”,不禁讓國人擔心起來,過不了幾年,重陽節、中秋節會不會也要被“申遺”了?在國人嚷嚷著要取消“中醫”的時候,卻有消息說韓國要把韓醫“申遺”,兩國人民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大相徑庭。當然,中醫和傳統節日不是一回事,但它們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如果都被別國拿去“申遺”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所剩幾何?

  也許在現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傳統節日顯得格格不入。正如“重陽節”,它本是中國四大傳統祭祖節日,在封建社會中的國人對祖先的敬意那是一點都馬虎不得。古時登高、吃重陽糕、喝菊花酒、插茱萸等都是為了驅邪避禍,現如今隨著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相信有鬼神之說的人越來越少,相信這些古習俗能驅邪避禍的人就更少了。既然失去了過節的必要,人們就越來越不重視這個節日。

  傳統節日漸漸消失,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中國人崇尚闔家團圓、追思憶祖的生活狀態,節日正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載體。隨著社會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子女們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他們無法經常陪伴父母,隻有在傳統節日,才可能回家小聚一番。而大部分離鄉背井、努力拼搏的游子可能連家都無法回,隻能奔波在工作崗位上,用一個電話或者一封郵件,最好的狀況也只是用視頻聊天來和親友聯絡感情。但一個電話或者一封電子郵件並不能滿足家人對親情的渴求,因此,傳統文化在今天仍有其價值所在。

  可這又產生了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怎樣才能保留傳統節日?也許不必非要重蹈以前過節的方式,但要知道節日的意義所在。比如重陽節,不必非得吃糕喝酒,但是須知重陽節是敬老的節日,要懂得“百善孝為先”,這比起隨口吃塊糕就算過節了更有意義。隨著“4-2-1”家庭模式的比例不斷擴大,中國漸漸步入老齡社會,而老年人又恰恰是最需要陪伴的群體。大多數人都明白“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道理,可忙碌的年輕人如何才能在百忙中抽空陪陪父母呢?重陽節作為一個敬老、愛老、專屬於老年人的節日,如果它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應該可以讓子女們又多了一個回家的理由。

  不斷發展的社會給予節日更豐富的內涵。重陽節漸漸失去祭祖的本意,但更多了一份孝老敬親的新意,更符合現代家庭的需求,重陽節既承載了親情的需要,更延續了中華的傳統文化,希望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作者 陳蘭)

(責編:歐興榮、陳苑)

相關專題

推薦閱讀

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

政協委員熱議文藝繁榮

“‘中國故事’隻有用‘南腔北調’才能講得妙趣橫生。”“設網絡文學獎並不需要‘洪荒之力 ’。”“改變文藝創作浮躁現象,唯一辦法就是改革創新體制,文藝界也要供給側改革。”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政協委員熱議文藝繁榮 “‘中國故事’隻有用‘南腔北調’才能講得妙趣橫生。”“設網絡文學獎並不需要‘洪荒之力 ’。”“改變文藝創作浮躁現象,唯一辦法就是改革創新體制,文藝界也要供給側改革。”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