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歲月不斷流淌。一轉眼又是一年的重陽節。每年的重陽節,我便想起偉人的那首《採桑子·重陽》。重陽節是我們國家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都吟詩作賦,不吝筆墨。他們在重陽節登高望遠,懷念故友,賞菊品酒,抒發情懷,重陽節充滿濃厚的文化韻味。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唐代詩人楊衡《九日》)在屈原筆下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說,到了重陽時節,碧空高遠而又富有情韻,鄉野田間,窗前月下,一朵朵菊花驕傲地盛開著,人們在賞菊的同時,與親友相聚,同飲清香無比的菊花酒,並吟詩作賦,“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確實別有一番情趣。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隻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唐代詩人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抒發了詩人別樣的心境。包括初飛來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顯得秋天水空的澄肅。詩人用“涵”來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懷抱裡,用“翠微”這樣美好的詞來代替秋山,流露出對於眼前景物的愉悅感受。這種節日登臨的愉悅,給詩人抑郁不舒的情懷,注入了一針興奮劑。“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他面對著秋天的山光水色,臉上浮起了笑容,興致勃勃地折下滿把的菊花,覺得應該插個滿頭歸去,才不辜負這一場登高。
在重陽節,除卻登高還有賞菊的習俗,“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白霜。還似今朝歌舞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重陽席上賦白菊》。秋風過后,草木就要凋零,而此時菊花開得正燦,“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盛開的菊花成為秋日裡最絢麗的風景,重陽又被稱為菊花節,缺少菊花,重陽節將黯然失色。“是菊花開日,當君乘興秋”,秋天是賞菊的最好時節,“今日我重九,莫負菊花開”,在這樣微風徐徐、陽光輕柔的日子裡,怎能辜負朵朵綻開的美麗菊花呢?
“細雨成陰近夕陽,湖邊飛閣照寒塘。黃花應笑關山客,每歲登高在異鄉。”(王燦《客中九日》)中秋剛過,又逢重陽,思鄉之情又被點燃,在這樣風和日麗、天高氣爽的秋日裡,家人們都頭插茱萸登高眺望,觀賞遍山紅葉,許願祈福,而我卻身在異鄉,孤身一人,無法與家人團聚,思念之情更切,可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重陽過后,秋日將盡,草木凋零,詩人的心裡無疑是落寞的。“有恨頭還白,無情菊自黃”,他們留戀柳綠花紅的蔥蘢時節,蕭瑟的秋風更容易讓他們聯想到自己此時的際境,“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帘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對於李清照來說,重陽節是寂寞的,喝一杯清香的菊花酒,一個人卷起帘幔,那朵朵金黃的菊花更是讓她思緒起伏,難以入眠……“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走進富有深厚文化內涵的重陽節,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體會登高、賞菊的別樣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