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談破解編劇難問題:先諳熟套路 再超越套路

2016年10月11日08:4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先諳熟套路,再超越套路

當前,影視界的常見景觀是:一邊廂民間寫手比比皆是,一邊廂導演和制片人到處尋覓好劇本。面對跟風和一窩蜂現狀,對原創力的渴求越發強烈。編劇難和“劇本荒”不是新病症,而是久病難醫的老毛病。這既有體制機制的問題,比如一些國家劇團“不養編劇走市場”,結果大家都在“市場”裡轉,卻沒有原創的源頭。也有創作者個體的原因,思想禁錮和原創力不足。對此,不同領域的專家會開出不同藥方,而在筆者看來,影視劇產業屬性明顯,關乎國家的支柱產業,所以不妨先從熟悉套路做起。

且不說好萊塢制作,即便是新崛起的韓國影視劇,產業化程度也很高。當我們說一國的影視劇成熟與否,多半是說它的產業化水准。就內容而言,就是看其套路是否運作得爐火純青。用內行的眼光看,無論故事情節如何驚心動魄、千回百轉,無論哲理情懷如何發人深省、催人淚下,大抵說來,都是可以預料的。誠如法蘭克福學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在他們著名的《啟蒙辯証法》一書中所說,“所有的細節,是早就被制定好了的陳詞濫調,可用來安插在任意地方”。

對於套路,我們先不要忙於批評。套路之謂,其實是創作和創新達到一定高度的產物,符合藝術規律和心理規律。倘若一國的文化產業處於初級階段,先從老老實實的套路做起,不失為一條捷徑。影視劇的基本形態是類型化的,不要一說到類型化,就不分青紅皂白地予以排斥,其實它們的天地非常廣闊,不同類型的影視劇可以創造出無限的樣本。即使你能推論出情節和結局,但聲光電和演員表演的感染力加在一起,你依然願意沉浸於“想象得到的一切”。何況,還有很多“例外的驚喜”。所以筆者很贊同一位影評家的看法:“中國電影先把套路坐穩了,再出發也不遲”。

當然,也不能對套路寄予過高的期望,它可能會滿足養眼之需,但很難滿足養心之求。對於養眼而言,隻要用力到位,並沒有什麼無法逾越的差距。包括一些國產大片,對數碼的運用也已純熟。但合格是一回事,優秀是另一回事,咱們的聰明才智目前表現在“開始玩轉套路”的層次,可是要論“巨大的沖擊和驚喜”,尚有很大距離,稱得上優秀的電影暫付闕如。

《啟蒙辯証法》一書著重強調的是精神文化,通過對工業文化、大眾文化的批判,作者極力反對技術所帶來的沒有真正內容、片面同一的文化生產——它使人把文化當作一種消費品,並在消費中泯滅個體的獨特性,使大眾心靈變成簡單、劃一,這是對人類精神多樣化契機的扼殺。所以,對套路的肯定不能過度,一旦那些同質化作品被過譽了,千人奔向“技術派”,就更少有“思想派”的探索空間了。眼下對韓國電影鋪天蓋地的美譽,客觀上會放大套路的功效,對此,我們仍有必要警醒。

我們一方面要熟諳影視劇的消費屬性,另一方面也不能忘記其文化屬性。爛片泛濫,恰是“消費至上”所致。真正的經典或者將成為經典的影視作品,必定是深刻打動人心的,除了技術要素,最要緊的是思想要素和感情要素。雖然思想和感情也會有套路的成分,但套路背后一定有其獨特的東西,它既關乎作者對社會和人生的認識水平,也關乎其價值觀的投射。所以對“一劇之本”的渴求,既是對藝術功力的考量,也是對人格思想的考量,正應了一句箴言——“功夫在詩外”。

(作者劉巽達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

(責編:湯詩瑤、陳苑)

推薦閱讀

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

政協委員熱議文藝繁榮

“‘中國故事’隻有用‘南腔北調’才能講得妙趣橫生。”“設網絡文學獎並不需要‘洪荒之力 ’。”“改變文藝創作浮躁現象,唯一辦法就是改革創新體制,文藝界也要供給側改革。”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政協委員熱議文藝繁榮 “‘中國故事’隻有用‘南腔北調’才能講得妙趣橫生。”“設網絡文學獎並不需要‘洪荒之力 ’。”“改變文藝創作浮躁現象,唯一辦法就是改革創新體制,文藝界也要供給側改革。”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