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魯迅博物館辦展紀念魯迅逝世80周年

2016年10月11日08:4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讓更多讀者近距離接觸魯迅”

北京魯迅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現場 本報記者 劉彬攝/光明圖片

《北平箋譜》(魯迅、鄭振鐸選編,1933年12月榮寶齋刊)本報記者 劉彬攝/光明圖片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舊帽遮顏過鬧市,破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1932年魯迅贈柳亞子的手書《自嘲》詩,連同130余件魯迅著作、書信、日記手稿和魯迅藏書,以及胡適、瞿秋白、蕭紅等眾多近代名家手稿書札、美術作品和近現代書刊版本,目前正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展出。此次“含英咀華——北京魯迅博物館館藏文物精品展”將持續至10月31日。

“為紀念魯迅誕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北京魯迅博物館從館藏文物中擷英選萃,舉辦了此次展覽,我們期待本次展覽能向觀眾展現魯迅文化遺產的精神魅力。”北京魯迅博物館常務副館長黃喬生說明了辦展初衷。

一件件展品背后都具有一段段沉甸甸的過往。一幅長寬均不足一尺的《悼楊銓》詩,令參觀者憶起當年。一位上了年紀的老者對身邊的參觀者低聲講解道:“1933年6月,上海民權保障同盟總干事楊銓被國民黨特務殺害,魯迅作了這首詩,贈送給許廣平。‘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洒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四句詩一詠三嘆,蘊藏著魯迅悼念摯友的無限深情。”

除了魯迅手札之外,展覽現場展出的蔡元培、胡適、劉半農等人的手札也引得參觀者駐足仔細欣賞。兩封分別寫於1917年和1927年胡適寫給錢玄同的信,內文和信封均保存完好,讀者有幸從中看到胡適的書法及兩位前輩當年的鴻雁傳書。“1909年章太炎致豫才啟明的信附封、1920年陳獨秀致豫才啟明的信附封、1934年蔡元培致魯迅的信附封……20世紀上半葉先輩的往來書信,今天拿出來集中展示,就是想讓更多的讀者近距離接觸魯迅,了解當時的風雲際會。”黃喬生說。

“魯迅對中國美術的發展尤其是版畫的發展,功不可沒。為了介紹引進西方現代版畫,魯迅以開闊的視野、高超的見識,收藏蘇聯、歐美、日本的名家版畫原作1600余幅。”展覽現場管理員介紹,本次展覽展出了趙延年的木刻畫《阿Q正傳》,李樺的木刻畫《怒吼吧,中國》,以及魯迅形象和以魯迅作品插圖為題材的各類美術作品,如程十發的國畫《孔乙己》、陳逸飛的《祥林嫂》、陶元慶的素描《魯迅像》等,從多側面呈現了各名家大師之作。

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一系列頭銜為大眾耳熟能詳。“殊不知,魯迅還是書籍編輯乃至裝幀設計的高手,凡是經過魯迅手的書,無不講究。展覽現場整一面牆的書櫃裡,陳列著魯迅編、著、譯的多種珍本,有魯迅、鄭振鐸選編的《北平箋譜》,有周樹人、周作人纂譯的《域外小說集》,也有《魯迅手稿全集》《魯迅藏漢畫像》《魯迅藏外國版畫全集》和《魯迅藏拓本全集》。”黃喬生對於北京魯迅博物館的這一件件精品了如指掌,也感情深厚。他表示:“展場上一頁頁書稿,讓人聞到朝花夕拾的醇香﹔一幅幅圖畫,浸潤藝術家欽敬的情愫﹔一行行詩句,回響著文學青年跟隨導師高擎的燈火﹔一卷卷書刊,凝聚著文化傳承的心血。”(本報記者 劉 彬)

(責編:湯詩瑤、陳苑)

推薦閱讀

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

政協委員熱議文藝繁榮

“‘中國故事’隻有用‘南腔北調’才能講得妙趣橫生。”“設網絡文學獎並不需要‘洪荒之力 ’。”“改變文藝創作浮躁現象,唯一辦法就是改革創新體制,文藝界也要供給側改革。”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政協委員熱議文藝繁榮 “‘中國故事’隻有用‘南腔北調’才能講得妙趣橫生。”“設網絡文學獎並不需要‘洪荒之力 ’。”“改變文藝創作浮躁現象,唯一辦法就是改革創新體制,文藝界也要供給側改革。”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