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微創新"口碑兩極走 諜戰劇不能僅有高顏值的"殼"

2016年10月11日08:52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諜戰“微創新” 口碑兩極走

《胭脂》中的趙麗穎

《麻雀》中張若昀扮演唐山海。

《胭脂》劇照

《麻雀》演員陣容中有李易峰這樣的偶像。

《雙刺》劇照

趙麗穎角色引爭議。

近兩年觀眾不難發現,諜戰劇的創作在玩“新意”,創作者巧妙地將諸多市場接受度更為廣泛的元素引入到諜戰劇中——在槍戰、懸疑、推理等諜戰劇常有元素之外,融入青春、偶像等更吸引年輕觀眾的看點。將青春偶像跟諜戰抗戰元素巧妙融合的做法,《偽裝者》反響強烈,如今熱播劇《麻雀》也收視高企,《胭脂》同樣沿用了這個路線。而同期熱播的《雙刺》則另辟蹊徑,在諜戰中融入大量家庭情感戲份。諜戰劇通過不同元素的混搭力圖吸引更多觀眾的注目,而觀眾們又能否接受這樣“面目全非”的諜戰劇?

頭評

不能僅有高顏值的“殼”

高顏值演員參演諜戰劇,在不少觀眾看來這是不可思議的——演了大量偶像劇的他們真能駕馭諜戰劇嗎?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疑慮。

其實,演員高顏值並沒有錯,啟用這些演員來出演諜戰劇也沒有錯。即使是觀眾喜歡的劇種,也應該有求新、求變的時候,當制作方已經主動給觀眾以新意,大家又何必忙著質疑?

對年輕演員來說,出演諜戰是拓寬戲路的一次嘗試,他們或許演技還不能跟老戲骨相提並論,但成長總是需要時間,演員的努力應該被觀眾看到,也應該留給觀眾一些接受的時間。

對傳統諜戰劇粉絲來說,經典很難替代,所以大家或許認為加很多愛情戲沒有必要、來了一位堪稱“最強大腦”的女特工無法適應,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制片人和導演對年輕觀眾想看的所謂“創意諜戰”到底是什麼還不是特別清楚。創新本身是對的,大家希望諜戰劇保留燒腦、懸疑的傳統,有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而不樂意看到諜戰僅僅變成一個徒留外表的“殼”。

《麻雀》熱度高,觀眾關注唐山海命運:

他居然挺過了整整一個黃金周

諜戰劇《麻雀》在湖南衛視開播以來,憑借跌宕的劇情得到了觀眾的好評,收視率一路高升。最近,隨著劇情的推進,張若昀飾演的唐山海成為該劇的一大亮點。在工作中特工身份遭到暴露,感情中也得不到心愛的人的回應,張若昀在劇中悲苦的境地讓粉絲們看了直呼心疼。近日,唐山海身份暴露后的結局也引發觀眾關注,電視台的剪輯則讓觀眾吐槽“太拖了”。

自從《麻雀》劇情中唐山海暴露后,不少網友提前劇透了這個角色的結局是被蘇三省活埋,有觀眾看了預告片感動不已,“唐山海被活埋的時候唱著‘萬裡長城萬裡長。長城,長城外面是故鄉……’我的眼淚差點掉下來”。“為了成全心中所愛之人的願望,山海你太傻了,拿自己的命去滿足她,我已無語……心塞到不能呼吸。”“看到唐山海仰望著天空唱著歌,整顆心被揪起來了。”

有趣的是,最近幾天微博上網友們都在問“活埋戲到底在第幾集?”這似乎是連張若昀本人都不太清楚的一個謎。10月1日,張若昀在微博中放出一張唐山海遭遇活埋的劇照,隨后2日到6日他也每天發微博為這個角色持續熱度,但黃金周過去了,唐山海依然沒有犧牲,有網友開玩笑說“估計張若昀也不知道唐山海到底哪天領劇組便當”。還有網友吐槽電視台的剪輯“居然讓唐山海同志堅持過了整整一個黃金周”。

主創看法:

想打破對諜戰的固有印象

談到在諜戰中加入情感因素的原因,《雙刺》導演牟曉杰表示:“《雙刺》其實就是想打破大家對於諜戰劇的固有印象。諜報人員也是人,他們很有可能面臨與親人為敵,與愛人為敵的局面。如何在自我情感和國家大義面前做出抉擇,有時候可能比單純的潛伏諜戰更有意思。”

《麻雀》制片人鐘聰海也承認,鮮肉演員和演技派的搭配是希望讓觀眾有一些新穎的觀影感覺,“特色就是不希望觀眾像看傳統諜戰劇一樣帶著很大的壓力,所以,在搭配上我們用了‘小鮮肉’演員。我覺得他們碰到一個好的劇本、好的團隊,能釋放出新的能量,他們和很好的演員合作、切磋,對他們也是一種提升”。

不過,在吸引年輕觀眾的同時,《麻雀》的原著作者及編劇海飛也強調,“諜戰劇最重要的肯定不是情感,而是諜戰橋段。”他認為,諜戰劇情節好關鍵是要有大量的反轉,“從頭到尾延續懸念,主角處於兩難狀態”,“一定是把觀眾的心揪起來”。他表示:“諜戰劇無非是沖關游戲,一道一道的關看你怎麼樣闖過去。”

諜戰創新三大招:能吸引年輕粉絲嗎?他們未必買賬!

除了《麻雀》外,同為諜戰劇的《胭脂》、《雙刺》也正在熱播。相似的是,三部諜戰劇都不約而同用創新的方式吸引年輕觀眾,但效果並不相同。

1 偶像演員扛大旗

自從《偽裝者》取得成功之后,諜戰劇漸漸往偶像化路線靠,《麻雀》的主演是李易峰、周冬雨、張若昀等年輕演員,《胭脂》由趙麗穎擔綱,這樣的偶像化設置,讓觀眾耳目一新之余也引來不少演技方面的質疑。

有觀眾認為,《麻雀》、《胭脂》都和《偽裝者》一樣可以歸為“高顏值諜戰劇”,主演們光鮮亮麗的造型讓諜戰劇不再“灰頭土臉”,而是變成了年代劇的“時裝秀”。對此,有電視劇制作人表示,“諜戰劇偶像化”是市場選擇。一方面是諜戰劇類型本身的限制,“重懸念、重情節的諜戰劇有很多了,在懸疑上難以超越,就隻能選擇打另外的牌”。另一方面,受眾的變化也是原因,“觀眾更年輕了,傳統路線不一定能吸引他們,有高顏值又有虐心戲才是收視保障,而且電視台買劇也會看重人氣、看重演員。”

從目前的收視成績來看,《麻雀》已牢牢佔據衛視收視榜榜首的位置,《胭脂》收視也漸漸走高。從話題度來說,《麻雀》和《胭脂》演員們的表現也頻頻被觀眾熱議,可見就吸引觀眾來說,選用偶像演員的辦法頗有實效。

2 女主角負責智斗

以往諜戰劇中,女性角色在諜戰事件中多數起輔助作用,但《胭脂》則以女性視角入手。觀眾不難發現,《胭脂》跟以往諜戰劇最顯著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主角”在執行任務時多次利用自己的女性身份竊取情報或化險為夷。比如一開始胭脂潛入馮家竊取情報,就是依靠她跟曼娜的閨蜜關系,隨后胭脂靠著買水果、買唇膏將消息傳遞出去,就連胭脂盒也是有效傳遞情報的工具。這樣的情節設計,讓有的觀眾感覺到“或許會開啟小妞特工新篇章”。

但是,也有觀眾覺得不適應劇情的這種設計方式。“什麼叫年輕?看電視劇《胭脂》一目了然。胭脂自以為智商高,滿臉都是瞧不起人的表情。可她的諜戰高智商是以多少人的犧牲為代價的?沒有這麼多人罩著她,用生命讓她化險為夷,她哪一劫都逃不過。”“《胭脂》最多叫懸疑劇,不該叫諜戰劇,劇情太扯了,胭脂忙著跳舞、談情,這樣竊取情報太輕鬆了!”“《胭脂》是我看過最不像諜戰劇的諜戰劇,感覺所有的目的都是為了烘托出她的聰明。我覺得她自負又天真。盼望著她的蛻變。我覺得諜戰工作靠的不僅僅是智慧,更要懂得沉浮。”

3 加入大量情感元素

《雙刺》則在諜戰劇中加入大量情感元素的方式。談及《雙刺》的“微創新”,編劇喬兵表示:“我們這部劇和其他同類型的劇相比有一些突破,在諜戰的元素上加入了一些十分復雜的情感。”導演牟曉杰在創作過程中,也使用了十分大膽的手法:“《雙刺》表現的是一種極端環境下的情感,我們不是按照諜戰劇的慣例去做,而是按照現代戲的要求而來的,相當於讓一幫現代人演年代戲。”

在觀眾看來,情感元素加入之后,諜戰劇似乎有點變了味。“煙火味太濃、情愛太糾結,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諜戰劇,大可以稱之為‘諜戀劇’。”“就生活層面來說,《雙刺》有分分合合的小夫妻、也有在特殊部門工作的上班族,有婚姻中的七年之痒,有意外流產,有再次相逢的初戀,有無話不說的閨蜜。諜戰的緊張感都去哪兒了?”“三星,給的全是祖峰的戲!其余的人在干嘛?抗戰戲別總搞得言情劇似的節奏!”從收視成績來看,觀眾對這種“微創新”並不太買賬。(廣州日報記者 莫斯其格)

(責編:湯詩瑤、陳苑)

推薦閱讀

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

政協委員熱議文藝繁榮

“‘中國故事’隻有用‘南腔北調’才能講得妙趣橫生。”“設網絡文學獎並不需要‘洪荒之力 ’。”“改變文藝創作浮躁現象,唯一辦法就是改革創新體制,文藝界也要供給側改革。”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政協委員熱議文藝繁榮 “‘中國故事’隻有用‘南腔北調’才能講得妙趣橫生。”“設網絡文學獎並不需要‘洪荒之力 ’。”“改變文藝創作浮躁現象,唯一辦法就是改革創新體制,文藝界也要供給側改革。”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