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以后,全國電影票房一直難挽頹勢。暑期檔遭遇“滑鐵盧”,國慶檔票房也出現了近十年來的首次下跌,同比去年縮水2.8億元,跌幅約15%。幾部啟用大明星的電影《爵跡》《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王牌逗王牌》等均被批評為“空洞”“矯情”“尷尬”,就在大幅滑坡之際,一部國產主旋律警匪片《湄公河行動》卻異軍突起,依靠良好的口碑,讓排片低開高走,走出了一條逆襲的“神曲線”。截至10月11日,《湄公河行動》票房已超過7億元,成為今年最賣座的警匪片。對於今年有些疲怠的中國電影市場來說,《湄公河行動》無疑是一針“強心劑”。
《湄公河行動》的成功,首先源自它處處涌動著的愛國主義真情實感。電影改編自5年前“10·5中國船員金三角遇害事件”。在該事件中,13名中國船員在湄公河流域被害,並被誣陷走私毒品。為了還這些中國船員一個清白,中國政府決定追查到底,並派公安干警深入毒梟“虎穴”,捍衛公民權益。
盡管表現的是公安干警的形象,但《湄公河行動》並沒有陷入“臉譜化”的窠臼,以往高大全的緝毒警察形象改變了,他們是各有性格的普通人,也會耍計謀、有軟肋,但在國家利益的面前,他們身上所體現的犧牲奉獻精神令人感動,令人肅然起敬。電影中的動作戲、槍戰戲、追車戲,及叢林野戰、船艇追擊等戲份,也讓喜歡商業大片的觀眾大開眼界。
為了還原真實,講好主旋律故事,電影的幕后制作團隊獻出了最大的誠意。制片方邀請當年負責該案件的組長、現公安部反恐專員劉躍進作顧問,電影中的毒梟及其手下的娃娃兵都是真實存在的。電影從討論拍攝到影片上映歷時3年,經歷了無數修改,准備了20多個版的劇本。為了拍好影片,制片方冒著生命危險遠赴金三角地區實地考察、搜集資料,與金三角地區的警察及我國一線干警深度交流,整理了幾十萬字的錄音資料。大到交戰雙方的武器配備,小到毒販佩戴的泰國首飾,這些細節都經過了精心准備。
電影監制黃建新說:“(低開高走)趨勢說明,我們的觀眾在成長,對電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也對創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醒我們接下來要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創作上,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對待作品,這樣才有機會交出更多令觀眾滿意的答卷。”
比較諷刺的是,同期上映的某真人CG電影,啟用了十余位大牌明星做主演,試圖用“粉絲效應”帶動電影票房。導演千方百計用CG動畫還原明星的面部表情,不遺余力地展現明星們的好身材、好容貌。然而,沒有扎根於生活的真情實感,這樣的電影注定無法滿足觀眾更高的審美需求,票房慘淡是必然的。“明星臉”怎麼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忽悠觀眾呢?
好電影,一定是以好故事為核心。《湄公河行動》就很好地証明了,快餐化的速食產品終究會被淘汰,電影的號召力不在噱頭、不在炒作、不在明星效應,而在於用心與誠意。
前有把革命歷史題材拍出新意的《智取威虎山》,后有把傳遞正能量的真實事件拍出大片感的《湄公河行動》,這些叫好又叫座的影片都說明,主旋律電影同樣可以拍得非常好看,它與市場和商業並不矛盾。我們希望,類似這些弘揚主旋律同時與市場和商業有著良好結合的電影越來越多。隻有電影人用自己的職業堅守和擔當為社會傳遞辨析真善美的道德力量,才能讓正能量之光感動並溫暖人心。(董小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