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壇泰斗”庄奴留下了哪些豐厚遺產

2016年10月12日08:53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詞壇泰斗”庄奴留下了哪些豐厚遺產

94歲的庄奴先生昨天病逝。可能不少人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如果說到他的作品,那絕對稱得上是家喻戶曉、童叟皆知。庄奴作詞五十載,共留下三千多首佳作。鄧麗君唱紅的《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見炊煙》《綠島小夜曲》 等名曲,其清新別致、充滿深情的歌詞,就出自這位“詞壇泰斗”之手。庄奴的歌詞和鄧麗君的歌聲珠聯璧合,有人甚至形容為“沒有庄奴就沒有鄧麗君”。可以說,庄奴正是鄧麗君“成名背后的男人”。

《甜蜜蜜》誕生於1979年,這首歌造成的社會影響,簡直稱得上“一聲春雷,石破天驚”。在那個年代,人們很少擁有私人生活空間,誰如果過分關心自己的私人情感,有可能被認為墮落可恥。就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笑容迷人、歌聲甜美的鄧麗君,帶來了庄奴作詞的《甜蜜蜜》。它像一陣春風甘霖,滋潤著人們干枯僵硬的心靈,也使人們驚喜地發現,原來感情可以這麼優美、甜蜜。

庄奴的筆一發不可收拾。大量曲調優美、歌詞清新淡雅的歌曲,被鄧麗君完美演繹。借助磁帶、卡式錄音機、黑膠片唱機、收音機,以及手抄的歌詞本,庄奴作詞的眾多歌曲,一時風靡神州。背井離鄉、思念故土的庄奴,將一生遭遇孕育的萬千情感,一一化為筆下的歌詞,盡訴衷腸。這些在心底流淌、發自肺腑的真情之作,打動了億萬華人聽眾的心。

然而,改變是艱難的。庄奴的許多歌曲,都和鄧麗君的甜美歌聲一起,被當成“靡靡之音”,甚至被當成“黃色歌曲”受到批判。傳唱這些歌曲的人們,當時要面臨巨大的輿論壓力,甚至會給自己的工作生活帶來實質性的麻煩。然而,情感的復蘇、人性的回歸,最終成為不可阻擋的藝術潮流。在這段艱難的轉折時期,庄奴的詞作,以及鄧麗君的歌聲,都已經成為一座座標志性的路碑。

幾十年來,華語歌曲、華人創作的音樂作品數不勝數,但最終大浪淘沙,幾十年來傳唱不衰的經典歌曲並不多。庄奴的歌詞並不追求炫目的技巧,也沒有華麗的詞藻、故弄的玄虛,它們那麼平實朴素、通曉易懂,但因為飽含真情實感,能夠撥動聽眾的心弦引發共鳴,所以幾十年來傳唱不衰,成為永恆的經典。宋代的柳永,其風行程度可用“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來描述﹔當代的庄奴,也可以當得起“凡有華人處,皆能歌庄詞”的贊譽。

可見,庄奴歌曲的成功,其價值是多重的,留給我們的啟示也是多重的。他的離世固然是華語樂壇的重大損失,但如果我們能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他所留下的豐厚藝術遺產,他的藝術生命就能永恆延續。(封壽炎)

(責編:湯詩瑤、陳苑)

推薦閱讀

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

政協委員熱議文藝繁榮

“‘中國故事’隻有用‘南腔北調’才能講得妙趣橫生。”“設網絡文學獎並不需要‘洪荒之力 ’。”“改變文藝創作浮躁現象,唯一辦法就是改革創新體制,文藝界也要供給側改革。”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政協委員熱議文藝繁榮 “‘中國故事’隻有用‘南腔北調’才能講得妙趣橫生。”“設網絡文學獎並不需要‘洪荒之力 ’。”“改變文藝創作浮躁現象,唯一辦法就是改革創新體制,文藝界也要供給側改革。”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