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首度訪穗。
《羅密歐與朱麗葉》劇照
《天鵝湖》劇照
本周,俄羅斯“芭蕾航母”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首度訪穗,一連上演現代芭蕾《羅密歐與朱麗葉》、古典芭蕾《天鵝湖》兩部風格迥異的經典作品。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演員們精湛的表演折服了廣州觀眾,但是,《羅密歐與朱麗葉》兩次中場休息共計1小時,引發了觀眾的疑問。
對此,馬林斯劇院表示:這樣的中場休息設置既是為了給演員們足夠的休息時間,同時也是因為舞台上大量硬景的換景需要時間。專家認為,要看純正的古典芭蕾就要接受其欣賞規矩。
事實上,歌劇《圖蘭朵》、《茶花女》等劇目之前來廣州上演時,也都曾設置兩次中場休息。中場休息,因演出需要、欣賞規矩和觀眾感受而設定,也是個技術活兒。
觀眾反應:有斷裂感VS提倡慢生活
這次馬林斯基劇院上演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既有莎士比亞原著的豐厚底蘊、普羅科菲耶夫充滿戲劇沖突的音樂,又有拉夫羅夫斯基版氣勢恢弘的場面、能夠反映人物獨特性格的編舞……這一切,都讓這部很少出現在廣州演出舞台上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獲得了觀眾的熱烈贊許。
然而,兩次中場休息合計1個小時的安排,卻引發了不少現場觀眾的疑問。
首演當晚,19時35分正式開演,“羅密歐朱麗葉花園訴衷情”這一場演完,時間大約是20時35分,劇場提示“中場休息30分鐘”。有觀眾表示:“哇,怎麼休息這麼長時間呀?”半個小時后,精彩再度繼續。然而在21時35分,第二次“中場休息30分鐘”再度來臨。觀眾席上當即有人表示驚訝:“才演了半個小時,又要休息呀?”22時05分,演出再度繼續,直至23時全劇結束。
有網友表示:“看到大劇院官網上說,該劇的演出時長包括中場休息在內共計3小時30分鐘,原本以為是和它宏大的音樂和人物編制有關,沒想到裡面包含了長達1小時的兩次中場休息。”也有網友表示:“演出確實很精彩,尤其是男女主角的表現,所有的技巧、落地、托舉都很穩。但是作為一部戲劇性很強的作品,這麼長時間的兩次中場休息,讓我感到了強烈的斷裂感。看得正過癮時突然被叫停,這種感覺真心不爽。”
中場休息時,大劇院歌劇廳的前廳特設了茶歇,有小酌一杯的觀眾表示:“中場休息這麼久,也是蠻新鮮的體驗,這是在向人們提倡慢生活吧。”“這樣看一會兒,再休息一會兒,吃點東西,也是在跟國際接軌吧?”
團方回應:演員休息和換景都需要足夠時間
對於觀眾的這些疑問,馬林斯基劇院負責本次巡演的經理表示,中場休息時間是按照他們在俄羅斯演出的標准制定的,一是為了給演員們足夠的休息時間,同時也是因為舞台有大量的硬景,換景需要時間。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廣州大劇院演出管理中心副總監陳睿表示,劇院之前也和馬林斯基劇院方面就此進行了溝通。“不同的藝術類別會有一定的差異,《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樣大制作的芭蕾舞劇,非常消耗體力,尤其是男主角還有很多的托舉動作。”團方負責人表示,中場休息30分鐘才能讓演員恢復體力,最基本的休息時間必須保証。而且這部劇的整個舞台布景都很宏大,“比如第一次中場休息再開幕,回到了維羅納古城的廣場,這些換景都需要時間。”團方負責人表示。
陳睿表示:“團方要保証演出的質量,他們有自己的綜合考量。這次中國巡演,在天津和上海站也都是如此,據說他們到別的國家演出也是如此。因此,我們尊重團方的決定。”
《羅密歐與朱麗葉》演畢,昨晚開始上演的《天鵝湖》也是兩次中場休息,每次休息20分鐘。
事實上,在廣州的演出舞台上,《羅密歐與朱麗葉》並非第一個設兩次中場休息的演出,之前來廣州上演的歌劇《卡門》和《茶花女》都曾設置兩次中場休息。設置中場休息兩次,成了 “鴻篇巨制”的“標配”。
專家觀點:要看純正的古典芭蕾就要接受其欣賞規矩
對於中場休息,廣州大學音樂舞蹈學院舞蹈系主任、國家一級演員鄒罡表示,這是西方古典芭蕾的欣賞規矩——一方面演員需要休息、換景,一方面以前休息時觀眾有喝雞尾酒或咖啡社交聊天的習慣。鄒罡特別指出:“以往西方欣賞高雅藝術,比如馬林斯基劇院、巴黎歌劇院等著名歌劇院都有包廂,因此中場時觀眾不是休息上廁所,而是在社交。一些著名的歷史事件都是發生在劇院包廂裡。”鄒罡表示,“要看純正的古典芭蕾就要接受其欣賞規矩,欣賞芭蕾要以劇團和演員為主體,而不是要配合觀眾看完演出趕地鐵回家。”
現在很多新型劇院都沒有包廂了,不少觀眾需要的是“體驗式欣賞”,中場休息時間也可以和團方協商調整,隻要他們同意就行,“但規矩就是規矩,就好像演京劇有京劇的規矩,改了似乎就不夠規范了。”鄒罡表示。
欣賞芭蕾,觀眾需要了解一些芭蕾文化。鄒罡指出:“說到芭蕾欣賞時,不要隻談芭蕾舞和《天鵝湖》的由來,更應該講一些欣賞禮儀、歷史典故,這其實是芭蕾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有利於觀眾欣賞理解。”而劇場方也可以增加一些幕間活動,鄒罡表示:“以前歐洲芭蕾演出,會有一些小品演出、芭蕾舞史作為幕間芭蕾,或者進行一些劇情、演出版本方面的介紹。”
鄒罡認為,世界一流劇團來巡演,不應該僅僅是表演那麼簡單,中國觀眾還有很多文化需要了解,這是個好機會。“比如俄國芭蕾的風格,為什麼我們平時看的半步橋是白天鵝群舞,而馬林斯基的是白色黑色天鵝各一半?《天鵝湖》第一次編排為何失敗了?這些相關的故事,會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鄒罡認為,芭蕾至今很小眾的原因也是因為規矩多,觀眾了解得少,欣賞心急躁,市場宣傳力度小,“普及高雅藝術,任重道遠。” (策劃:徐暉 撰文:張素芹)
頭評
中場休息 因“劇”而異
廣東粵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文汝清主演了今年的大戲《還金記》,整部戲時長2小時10分鐘,文汝清在台上要站足1小時30分鐘左右,其中打戲佔到三分之一。他說:“以前演粵劇,起碼4個小時,現在通常是在2小時至2個半小時之間,精煉后讓劇情快速進行,節奏加快,盡量讓觀眾不‘斷戲’。通常換場不閉幕,演員很辛苦,直接換裝、出場,一口水都不能喝。”他表示,現在換景的方法很科學,有“搬景圖”,后台工作人員和演員一起搬,速度很快。
不光是粵劇,在各戲曲劇種的現場,已經基本沒有閉幕和專門換景的情況了,甚至不設中場休息,演出一氣呵成,“演員很累,觀眾感覺很好看。”
中場休息因演出品類而異。通常,對觀眾出入現場有嚴格要求的室內演出,演出時長100分鐘內的作品,比如現代舞劇以及某些小劇場話劇,是不設中場休息的。而一般情況下,音樂會以及演出時長2小時以上的演出,都會設定15至20分鐘的中場休息時間。而一些國際名團的歌劇、芭蕾舞劇,嚴格遵循傳統的欣賞規矩,也無可厚非。
9月初,郎朗在星海音樂廳舉行獨奏音樂會,當晚沒有設置中場休息。中途有觀眾去衛生間,回來時被劇場工作人員要求“下一曲結束后進場”,但是因為當時郎朗演奏的是一套組曲,隨后工作人員表示“還不能進去,要等組曲結束”。對此,有觀眾焦急表示:“等這一套組曲彈完,音樂會也就基本結束了。”最后,在各方協調之下,這些觀眾才陸續分批入場。可見,中場休息,休與不休,休多長時間,也是個技術活兒。
說到底,既要讓演出在舞台上完美呈現,也要讓觀眾在台下欣賞得舒服,當然還不能讓觀眾有不解與疑惑。如何普及藝術教育,找到最佳平衡點?各方需要綜合考量。(張素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