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節最初並非民俗節日 農家“齋三官”求風調雨順

2016年11月14日08: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下元節最初並非民俗節日 農家“齋三官”求風調雨順

農歷十月十五日是“下元節”,傳說這個節日是道家“水官”的誕生日,在這一天,道觀往往會做道場超度亡靈。后來演變為民間祭祀祖先、追念先人的日子。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高巍表示,要傳承好這個節日的有益民俗,應通過政府、民俗工作者的引導,將之與今人的生活習慣有益結合起來。

下元節最初並不是一個民俗節日。高巍介紹,它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歷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

“由於深秋氣候特點,引起了人們心理變化,需要與祖先溝通情感以求慰藉。同時,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為了感恩祖先,人們選在在下元節祭祀先輩。所以,下元節慢慢變為一個表達民俗情感的節日。”高巍解釋道。

資料圖:農歷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乙未年中元節祭祖大典”在山西洪洞大槐樹祭祖園舉行,來自海內外的近萬名移民后裔齊聚大槐樹下,同祭移民祖先,共話血脈相連的根祖情懷。 任彥薇 攝

下元節的由來,在古籍中也有所記載。《中華風俗志》有雲:“十月望為下元節,俗傳水宮解厄之辰,亦有持齋誦經者。”在這一天,道觀做道場,民間則祭祀亡靈,並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

同樣,宋人吳自牧《夢粱錄》:寫道“(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宮觀士庶,設齋建醮,或解厄,或薦亡。”過去,在民間,下元節這一日,還有民間工匠祭爐神的習俗,爐神就是太上老君。

據公開資料顯示,在常州一帶,因其地屬江南水鄉,農村多種水稻,副業捕魚捉蝦、駛舟航船等等皆與“水”有深厚的緣分,所以農家對“水官生日”特別重視,多於此日“齋三官”(祭祀天官、地官、水官),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而由於“水官解厄”說法的流傳,即每逢下元節來臨,水官下凡巡查人家善惡,為人門解除災難,因此,家家戶戶會張燈結彩,在正廳挂上一對提燈,並在燈下供奉魚肉水果等物。

“在下元節,道觀有做道場、安期的活動。”高巍表示,后來,下元節逐漸在民間變為一個祭祀祖先的日子,人們會在這一天為去世的先人燒紙,寄托對長輩的思念之情。

提到如何傳承這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高巍表示,下元節人們在街邊燒紙祭祀,其實既不安全也不衛生,不足以表達對先人的思念,“舊風俗確實應該調整。但這個調整,不是單純靠百姓自己可以做到的。政府、民俗工作者應該多方引導,引起百姓的關注與參與,作出有益嘗試”。

“比如,以社區為單位,組織一些集體的紀念儀式,讓大家一起回憶先輩的美好往事﹔或者加入一些娛樂元素,作為節日的由頭,引起人們的興趣。下元節的演化形成,實際上是滿足了古人追思先人的情感生活需要,我們要從真正理解民眾、尊重傳統的角度出發,慢慢與今人的生活方式結合,讓這個節日中民俗傳統的有益部分,通過積極的方式傳承下去。”高巍稱。(上官雲)

(責編:湯詩瑤、陳苑)

推薦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

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