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黃道峻(右)和咸陽職業技術學院黨組書記劉聰博為散文大獎獲得者梁衡頒發榮譽証書、獎杯並合影。(攝影:魏鋒)
人民網北京11月16日電 (記者 史江民)11月15日,首屆“西北文學獎”頒獎典禮在陝西咸陽舉行。梁衡的散文《一個塵封垢埋卻愈見光輝的靈魂》,溫亞軍的小說《到喀什去》,東籬的詩歌《我終究成了孤兒》分獲散文、小說、詩歌類大獎。陝西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黃道峻、副主席李國平等出席,並和咸陽職業技術學院領導一起,為獲獎作家頒獎。
據《西北文學》主編高鴻介紹,“首屆西北文學獎”評選范圍是2011年∼2015年期刊上發表的所有作品。經李國平、暢廣元、仵埂、段建軍等評委評選,共評出小說、詩歌、散文大獎各1名,優秀獎各5名。作家梁衡的散文《一個塵封垢埋卻愈見光輝的靈魂》、溫亞軍《到喀什去》、東籬《我終究成了孤兒》摘得大獎,周明、李建軍、耿翔、弋舟、馬金蓮、張虹、李春平等15位作家的作品獲優秀獎。《西北文學》雜志為咸陽職業技術院西北文學研究院主辦,最初名為《新葉》,由當代著名作家梁衡、賈平凹、高建群、李敬澤、施戰軍等擔任文學顧問,作家高鴻擔任主編。
在頒獎禮上,梁衡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梁衡說:我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作家,作為一個老新聞人,我很開心。我與西北有特殊的緣分,我的作品有一多半是寫西北。西北歷史上曾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承載了太多的中國文化,西北文學也承載了很多。現在,國家不但大舉開發西北,“一帶一路”戰略還納入了全球格局,西北地位重又提升。當此之時,文學總應該做點什麼。西北文學應該是中國文學的脊梁。中華文明五千年,從來豪氣看西北。中國文化的重心從西北走到中原,又走到江南,又再北上。西北是曾經的源頭。西北經歷了太多的苦難、挫折、崛起、輝煌。依據這個背景和傳承,西北文學應該是大氣磅礡、有思想深度、有大美的文學。它不是偏於一隅的西北角文學,而是中華民族的脊梁骨文學﹔它不是作家個人的體驗抒發,而是來自歷史深處的民族的吼聲。西北承載了太多的中國文化,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有太多的坐標,有眾多重量級的作家和作品。作為一個西北文學人,歷史使命不輕。願與大家共勉,努力前行。
附:梁衡獲獎感言
感謝評委會授予我首屆“西北文學獎”。
我與西北有特殊的緣分。我是山西人,在地理上歸屬華北。但按現在的經濟地圖,山西,甚至河北的一部分都屬中國西北,是后發達地區。而且,我大學畢業后,邁入社會的第一站,是在內蒙古西部工作。雖名義上還是在華北,在鄉下卻穿著老羊皮襖,喝著西北風,住在沙窩子裡,過著西北人的生活。被窮怕了、冷怕了、干旱怕了。所以我骨子裡有西北情結,總是憂心這裡的氣候、生態和歷史。我至今還有一個習慣,不論走到哪裡,總愛問人家的降雨量、無霜期、森林覆蓋率,來與西北比較。我的作品有一多半是寫西北。甚至像寫林則徐、左宗棠等這些南方藉的歷史人物,也是單寫他們在西北的一段奮斗史。寫海南島的熱帶雨林時,不由又想到西北的缺雨,得了一種西北相思病。
其實,歷史上的西北曾經是很紅火的。漢唐時它不叫西北,而是中心,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那時的江南還是蠻夷之地,流放罪臣之所。韓愈貶潮州,“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柳宗元放柳州,在小石潭邊,“寂寥無人,淒神寒骨”。直到宋朝,湖南還不發達,“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而唐時的長安卻一派繁榮,產生了李、杜、韓、柳。后來歷史變臉,西北成了荒涼的代名詞。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又轉回來了。國家不但大舉開發西北,“一帶一路”戰略還納入了全球格局,西北地位重又提升。當此之時,文學總應該做點什麼。《西北文學》雜志和“西北文學獎”應運而生。
西北文學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應該是中國文學的脊梁。中華文明五千年,從來豪氣看西北。中國文化的重心從西北走到中原,又走到江南,又再北上。西北是曾經的源頭。西北經歷了太多的苦難、挫折、崛起、輝煌。依據這個背景和傳承,西北文學應該是大氣磅礡、有思想深度、有大美的文學。它不是偏於一隅的西北角文學,而是中華民族的脊梁骨文學﹔它不是作家個人的體驗抒發,而是來自歷史深處的民族的吼聲。說到這裡不由想起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想起光未然、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風在吼,馬在叫”。又想起一個故事。建國初,林徽因受命設計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討論好方案后她讓學生去畫圖。圖稿送來她看了一眼就說:“這個線條不行,是康、乾風格,你給我到漢唐去找,到霍去病墓碑上去找。”漢唐,在哪裡,在長安﹔霍去病墓在哪裡,在咸陽,就在離今天頒獎會場20公裡的地方。
西北承載了太多的中國文化,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有太多的坐標,有眾多重量級的作家和作品。作為一個西北文學人,歷史使命不輕。願與大家共勉,努力前行。謝謝!
附:首屆西北文學獎獲獎作品和作者
一、小說
大 獎:溫亞軍《到喀什去》(2011•5)
優秀獎:李春平《八爺現象》(2011•1)
弋 舟《愛情詩》(2015•3)
馬金蓮《1988年的風流韻事》(2015•6)
張 虹《草莓的節日》(2011•2)
劉永濤《余老師的夢想》(2011•3)
二、散文
大 獎:梁衡《一個塵封垢埋卻愈見光輝的靈魂》(2011•1)
優秀獎:周明《我所交往的老作家》(2012•1)
李建軍《翠微峰的高標》(2014•5)
陳若星《麥田的端午》(2012•2)
曹建平《司馬遷祠前的沉思》(2013•2)
鄔海波《手指與明月》(2011•5)
三、 詩 歌
大 獎:東 籬《我終究成了孤兒》(2015•4)
優秀獎: 夢 野《和北京相遇》(2011•2)
耿 翔《長安吟》 (2011•2)
劉聰美《石門開》(2011•6)
寧穎芳《寧穎芳的詩歌》(2014•5)
趙凱雲《趙凱雲詩選》(2013•3)
首屆西北文學獎評委:
李國平: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小說評論》主編,著名評論家。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郁達夫文學獎評委﹔
暢廣元:陝西師范大學教授,陝西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著名評論家,柳青文學獎評委﹔
邢小利:陝西省柳青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秦嶺》雜志執行主編。著名評論家,柳青文學獎評委﹔
仵 梗:西安音樂學院教授,陝西省散文學會副會長,柳青文學研究會副會長,著名評論家,柳青文學獎評委﹔
段建軍:西北大學文學院院長,《小說評論》特邀副主編。著名評論家,柳青文學獎評委﹔
高 鴻:《西北文學》主編,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