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英文原稿找回:超十萬字內容將曝光

2016年11月23日07: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四世同堂》英文原稿找回:超十萬字內容將曝光

《四世同堂》英文原稿找回:超十萬字內容將曝光

資料圖:被譽為“北京第一劇”的國家話劇版《四世同堂》是老舍畢生至愛之作,26日晚在甘肅大劇院演出。丁思 攝

22日,一則“老舍在美遺失原稿重大發現”的消息引爆了國內文學圈。該消息稱,將近70年前作家老舍著作《四世同堂》在美遺失原稿已被找齊、譯出,並將全文刊登在下一期《收獲》上。《收獲》主編程永新向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証實了這一消息,“即將發表的是《飢荒》的21段到36段,大概有十萬多一點字數”。

《四世同堂》原計劃寫100段 中文版“殘缺”

老舍原名舒慶春,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等。其中,小說《四世同堂》尤為知名,包括《惶惑》、《偷生》、《飢荒》三部分。遺憾的是,這是部“殘本”。

據公開資料顯示,老舍當年初步設計這部著作分為3部,共100段。但其第三部《飢荒》20段之后手稿因種種原因被毀。198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此書時,是從《四世同堂》英文版回譯了這一部分。

然而,這並不是老舍的原稿。程永新介紹,《四世同堂》的英文版當年是經過編輯處理的,刪掉了很多東西,“所以,讀者們看到的其實是‘斷臂的維納斯’,是殘缺的中文版小說”。

“上海譯文出版社總編輯趙武平先生跑了幾家大學的圖書館,比如在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等,才找全了原稿的英文譯稿,補充了21段到36段的內容。很多內容之前人文社版本中都沒有。”程永新認為,這是件“功德無量”的事情,“老舍先生的文學成就有目共睹,趙武平先生很嚴謹,他在翻譯的時候,也盡可能跟老舍前面的文字內容風格、用詞接近”。

“我們是撤掉了原定發表的其他稿子,將這16段內容完整發表出來,現在正在緊鑼密鼓的排版、校對之中。”程永新說,大概有十萬多一點字數的內容將發表在2017年第一期《收獲》上。

英文原稿發現過程曲折 《四世同堂》將出新版

提到發現稿子的過程,也是很費了一番周折。趙武平對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表示,自己從小就喜歡老舍先生,對他的作品一直很關注,所以能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下發現了《四世同堂》原稿的英文譯稿。

“2013年5月,我重返哥大,會同友人到幾年前讀書的新聞學院近旁的巴特勒圖書館古籍善本部,從勞埃德所藏老舍檔案中,看到老舍同賽珍珠和浦愛德(注:當年此書英文譯者),圍繞《駱駝祥子》、《離婚》和《四世同堂》翻譯所留下的許多信件。”趙武平說,但關於《四世同堂》的資料並不齊全,,更多的資料保存在哈佛的浦愛德檔案中。

於是,趙武平在輾轉跑了幾家圖書館后,最終發現,浦愛德檔案中的《四世同堂》英譯文稿,包括了完整的《飢荒》譯稿,而這部原始手稿是完全根據老舍那時剛剛完成的第三部“飢荒”的未刊稿譯成的。

趙武平透露,《飢荒》譯稿,共三十六章,各章篇幅不一,從表面上看,同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已刊《四世同堂》前兩部和《飢荒》前半部相比,譯稿明顯的區別之一,就是每章都多出一個章名。

“現在,目前的這個新的譯稿使得老舍的原作達到了103段,雖然不是老舍原來計劃和完成的手稿的全部,但我也衷心祈望,這個本子能讓新一代的讀者更進一步接近老舍的原作。”趙武平透露,大概明年四五月份,《四世同堂》將出版一個補足其第三部內容的新版本。(上官雲)

(責編:湯詩瑤、陳苑)

推薦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

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