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為媒》裡的戀愛為啥比《劉巧兒》好看?

2016年11月25日07:26  來源:新快報
 
原標題:因為愛情隻發生在 郎才女貌花前月下

《花為媒》裡的戀愛為啥好看過《劉巧兒》

巧兒看到的是“河邊的綠草配著大紅花”,那是解放區女兒的情懷;與五可小姐后花園嘆“水仙在案頭添風韻,迎春開花一片金”自然不同。所以,《劉巧兒》不算小姐書生的愛情戲,也不如兩個大小姐的故事那麼喜感生活化。

《花為媒》

春天一到,該談場戀愛了

新鳳霞是我特別喜歡的評劇藝術家,最愛看她的一出戲是《花為媒》。在戲裡,她扮相美妙,形容天真,身姿窈窕,一張不饒人的櫻桃小嘴,配著那麼好的台詞和唱腔,越看越帶勁。

《花為媒》根據《聊齋志異》裡的《王桂庵》改編,編劇之一是吳祖光。故事講大小姐張五可和李月娥都待字閨中,春天一到,該談場戀愛了,兩女兩男的故事就打那發生了。

那個時代自然沒有微信,不上QQ,更無電話,也不能視頻,男女青年很難見面。就是“桃花艷,李花濃,杏花茂盛”這般的春天光景,硬是生拱出來一段愛情故事:書生王俊卿害相思病,為轉移注意力,父母派媒婆阮媽去張家說親,阮媽拎著一米長大煙袋就去了。可已有意中人的王書生就是不樂意,父母又派其表弟賈俊英暗自相親。如果張小姐本人夠美,王書生說不定見色心動,滿口答應,不就人到病除了嗎。

此時的五可大小姐,正是人眼裡“一年四季花似錦”的年紀,阮媽一來,她還沒見到書生,心就快速冒了芽。對這段姻緣,她非常自信,以至於丫頭青春前來說壞消息她都不信:親事怎麼可能不成呢。因為她不信“這世上怎麼還有不愛花的人”。

這不愛花的人,還真讓她攤上了。等線人賈俊英跟著阮媽溜進姑娘花園,准備瞧一眼回去稟報,被聰明的五可發現並逮到,立即給予了無情且漂亮的嘲弄。

這段唱腔在新鳳霞劇目裡,也堪稱經典,百聽不厭。這時張五可變身《少林寺》裡甩著響鞭手上有犬的牧羊女,腰身壯,膽氣豪,翻著樣地借花罵人,把哆嗦成一團毛線的賈書生拎出來面談。賈俊英被俏美張小姐迷得連連拍手說好,雖然被罵,還是一肚子歡喜。

可最后,婚事還是沒成,因為王俊卿就愛表姐李月娥。倆人雖三年沒見,但有青梅竹馬的感情,旁人插足不得。張五可美是美,但她沒想插足這對眷侶。不過是閨中四個姐姐都嫁了,她失去玩伴,有點寂寞。再就是大小姐有點恨嫁,擔心“春天一過百花殘”,自己找不到好少年。

戲裡的五可是陽光少女,有著感情受挫會追著你問根苗的可愛性子。她先變著法打探傻書生“王俊卿”:你為啥說我“心不靈手不巧貌丑無才身段不苗條”?“我鼻如懸膽齒如編貝,蘇州五福裙繡花小襖一掐小腰,處閨閣行為端正,下樓很輕,你眼瞎啊”。到底是青春少女,氣來得急消得也快,說媒沒夠的阮媽二次登門,別有用心地提議去花園賞花,好給賈俊英見真人的機會,五可大小姐爛漫一笑前嫌盡釋地下樓去。要不咋說可愛姑娘喜事多呢。都一副今天瞧我不上、明天你高攀不起的樣,啥戲都不好唱。

老媽幫女兒瞞著老爸

策劃了一出姐弟戀

接下來就是笑話事一籮筐。好看就好看在本村鏟事官媒婆阮媽對保媒拉纖充滿職業精神和無上熱情。李月娥趁給舅舅拜壽時送表弟手帕,試探完王俊卿內心意願后,梳洗打扮一番,先走一步,誰想和王俊卿結婚來著,咱洞房見。她篤定地坐上轎子,二大娘為媒親娘護駕,和王俊卿飲了合歡酒,拜了喜神娘,穩穩當當等五可妹子來鬧。

五可頭一遭被拒婚就小有郁悶,訂了親又被搶,氣得腳跺地:好啊,你們,不娶我我不惱,攢局耍我,沒門!得說道說道。她顧不得丑羞,不依不饒沖進洞房,先揭了李小姐的蓋頭再說。退貨可以,好東西不能亂稱,不然,天涯海角找到你消差評。新鳳霞扮演的張五可干脆利索有勇氣,還沒公主病。這段看得人心中又愛又爽。

編劇吳祖光先生是真熱愛女性,《花為媒》裡兩大小姐都俏滴滴水靈靈。她們的幾段唱詞編得更是一流功夫,連阮媽她們那層級婦女也機智可愛幽默詼諧。老舍第一次拉著從海外回國的吳祖光去見新鳳霞時,新鳳霞已是轟動北京叫好叫座的大明星,是可以被總理接見的人。吳祖光1951年作為記者第一次採訪新鳳霞,文筆緊張拘束,放不開。《花為媒》1952年上演,正值吳祖光和新鳳霞新婚一年,吳祖光眼裡的新鳳霞是熠熠生輝的發光體,張五可每個細胞流動的都是美和情,賈俊英看完她都唱“玲瓏心,多情種,又聰明”。

吳先生也沒拿書生當外人,借五可利索小嘴,統統評了一番。書生在這部戲裡形象比較單面,沒太重戲碼,隻有俊俏二字可用:王俊卿年紀尚輕就沒點勁,婚戀受阻思念成災,相思病一害差點斷氣;賈俊英奉姨夫母命管相親管挨罵,被逮住作揖打拱退讓三分,不主動抓取愛情,隻等愛情啪啪往籃子裡掉,小姐媒婆子們鬧洞房混亂場面嚇得到他處躲。

李月娥之父老書生李茂林就更有意思了,戲份倒是充沛,像個梗兒,屬於知識分子攤上蘇格拉底的老婆。他是一家之主,以知書達理、聖人門徒自居,說話搖頭晃腦滿口詞,號稱家宅樹根,不把樹梢老婆放眼裡。家威是不小,可他老婆也不是凡人,專治知識分子頭晃腦搖病,一點不理他的茬。在他老婆眼裡,他是讀起書來什麼都聽不見的書呆子。李茂林不同意女兒結姑舅親,以“我是她爸”阻撓,老婆就以“我還是她媽呢”向丈夫分權,那句“我們王家姑娘可以嫁給你們李家,你們李家姑娘為什麼不可以嫁給王家”的概念挪移,在沒婚姻法的時代,竟無可反駁。后來她斗煩了,女兒婚姻大事干脆繞過呆訥家長,先斬后奏:平時你是我老公,遇到真格事,你就是我眼裡油鹽不進的“老東西”,專門掄鞋底子撕你腐朽的體面。李月娥她媽動動心眼就把老公耍蒙圈了,策劃的姐弟戀就這麼成了。

阮媽和自己的同行媒人二大娘滿院追打,局勢失控,可月娥媽心中有數,生米打成熟年糕時,書呆子老公肯定站在自己這邊。雖然劇裡沒多交代,但女兒婚事敢這麼玩,說明家庭日常裡,她的馭夫術總能成功。所以,真遭老公抵觸,一哭二鬧三上吊,把書呆子老公搞得渾身不得勁。李老書生一直處在具體生活之外,家務事上沒什麼實際發言權,老婆指向哪他就得去哪投贊成票,老遇到麻煩事,渾身有嘴搭不上腔。這倒跟現在的有些家庭很像。

《劉巧兒》

愛情和婚姻的浪漫淡了很多

新鳳霞另一部評劇《劉巧兒》形式上也是男女感情戲,故事發生在1942年陝甘寧邊區。紡線織布能手劉巧兒,自幼被定親,受新思想影響,要自己找婆家。欲退舊親與勞模趙振華結合,她捂住左胸唱“勞模會上我愛上人一個”,理想是建立紡棉花學文化、他幫助我我幫助他的模范夫妻和新式家庭。貪財的爹卻想偷著把她賣給本村地主換彩禮。

田頭偶遇退親后的小伙子,也就是趙振華本人,小伙子梗著脖子離開,理由也說得過去,我前頭熱火朝天破除迷信鏟除糟粕促生產呢,你貪圖錢財嫁地主,以后大路朝天各走半邊。這部劇裡沒有聰明的阮媽,隻有貪財懶惰的新社會蛀虫劉媒婆,把勞動人民耍得五迷三道,差點人生就此別過。最后,地主敗訴,死媒婆被批倒。巧兒的婚姻成了,全劇比較程式化。

和《劉巧兒》比,《花為媒》劇中沒提供任何社會背景,愛情隻發生在郎才女貌你情我願中,這道過濾,省了編劇很多麻煩事。不計算家財,不涉及房產,更沒談生活理想,入洞房就是結局,像公主和王子的童話。而巧兒生在解放區,恰逢轟轟烈烈新社會來臨,全員生產爭上進,這氣氛不適合花前月下。隻有挎著筐不斷走上田間地頭,與封建舊勢力地主斗價值觀,與財迷爹過智慧,每個節骨眼都是社會交替時候的是非界限,馬虎不得,愛情和婚姻的浪漫就淡了很多。劉巧兒退婚后上橋那段唱腔,吳祖光在回憶新鳳霞的文章裡說:當時的北京,滿大街商店都放“巧兒我自幼兒,許配趙家”,唱腔帶著陝甘寧邊區扭大秧歌打腰鼓的風格,巧兒看到的也是“河邊的綠草配著大紅花”,那是解放區女兒的情懷。與五可小姐后花園嘆 “水仙在案頭添風韻,迎春開花一片金”自然不同。所以,《劉巧兒》不算小姐書生的愛情戲,更像時代宣傳片,也不如兩個大小姐的故事那麼喜感生活化。

(責編:湯詩瑤、陳苑)

推薦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

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