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圖書館舉辦的“太古遺韻——中國古琴文化大展”22日正式開展。
本次展覽從古琴歷史的演變及斫琴技藝等不同角度出發,其間穿插文雅逸事、著名琴曲、傳世名琴等介紹,圖文並茂地講述中國歷代名琴、琴家、琴主的傳奇故事。展覽還詳盡地展示了國家圖書館藏文獻中琴文化的相關內容,展品包括琴論、琴制、琴藝等文獻資料,以及歷史上著名古琴實物、復制品等。觀展時,觀眾不光可以深入了解如“高山流水遇知音”等故事,更可以近距離欣賞稀世琴譜及古代名琴實物,如明刻本《太古遺音》、現存最早的古琴譜專集明刊影印本《神奇秘譜》以及根據《太古遺音》制作的古代四大名琴焦尾琴、綠綺琴的復制品等。
值得一提的是,由國圖收藏的一件當今極為罕見的木質鐵皮衣仲尼式琴首次面向公眾展出。當年,江南常熟瞿氏第二代瞿鏞正是得到了這把鐵琴和一個銅劍,才有了鐵琴銅劍樓這個藏書樓名字。
琴是中國傳統樂器中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樂器之一,因其中和雅正,清微淡遠,被譽為“聖人治世之音,君子養修之物”,位列諸藝之首,一直備受文人雅士推崇。 此外,展覽還展出了古琴的各種零部件,並在現場提供工具和木胎,讓觀眾體驗古琴的制作過程﹔展館現場應用激光投影互動技術營造了高山流水的情景氛圍,並准備了男女款式的各色漢服,觀眾可以穿著漢服,像古代文人墨客一樣置身世外美景之間感受焚香撫琴的樂趣。展覽期間,國圖將聯合各古琴機構、大中小學、社會團體等開展“琴書對話”、“古琴與詩歌”、“左琴右書”、“走近大美古琴”等“走進典籍博物館大課堂”系列活動,組織古琴愛好者及大中小學生參觀古琴展覽,深入了解古琴文化與生產工藝,讓古琴藝術進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