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夫人程虹译丛热销 均为美国自然文学家成名作【3】--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李克强夫人程虹译丛热销 均为美国自然文学家成名作【3】

2013年05月02日10:18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书名:《心灵的慰藉

副标题: 一部非同寻常的地域与家族史

作者: [美] 特丽·T·威廉斯 (Terry Tempest Williams)

译者: 程虹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0年4月

丛书: 美国自然文学经典译丛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及诗人特丽·T·威廉斯(1955 -)的代表作,被誉为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将自己及其家族的经历、美国西部大盐湖及熊河鸟类保护基地的特殊环境联系在一起,用一种独特的写作方式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展示在人们面前。特丽·T·威廉斯生长于美国犹他州的盐湖湖畔。

作为摩门教徒,他们家已经在那里繁衍了六代。然而,由于位于美国核试验基地的下风口,威廉斯家族的女性多半都患有乳腺癌。她的祖母、外祖母、母亲及六位姑姨都做了乳房切除手术。其中的几位最终都死于癌症。因此,作者用“女性只有一侧乳房的家族”作为此书的跋。

与此同时,威廉斯发现盐湖水在不断地上涨,从而使熊河鸟类保护基地的鸟类受到威胁,有些鸟类可能从此消亡。人类的悲剧与自然界的悲剧同时上演。这种现象使作者大胆地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写作方式来展示她的生态视野。她将人类内心的情感世界与特定的自然风景溶为一体。这些类似日记的优美的散文记述了作者陪同患乳腺癌晚期的母亲在大盐湖湖畔走过人生最后一程的经历。

全书36章。每一章节以熊河鸟类保护基地的一种鸟类命名。章题下面是盐湖水的水位记录。盐湖水位的上涨与作者母亲病情的加重相呼应,自然界的悲剧与人类的悲剧交替上演。从而体现出一种博大的生态视野及土地伦理:即人类、动物及植物都属于同一个地球社区,彼此不可分隔,息息相关。

当作者动手整理她在盐湖湖畔的日记,准备出书时,她本人也被确诊为乳腺癌,年仅34岁。她翻开这些记录与母亲弥留人世时的日记,鸟的羽毛,盐湖畔的细沙,鼠尾草的叶片纷纷从日记本中落下,触动了她内心的悲痛。如她本人所述:“我讲述这个故事,是为了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是为了面对我尚无法理解的事物,是为了给自己铺一条回家的路,因为我认为,‘记忆是唯一的回归家园之路’。我一直在避难,这个故事是我的归程。”

【网友酷评】

大自然是心灵的慰藉

这是个“单乳家族”——家族里的女性都患上了乳腺癌。但她们热爱自然、顽强生活。力争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她们生活的犹他州盐湖城附近曾经是美国的核试验基地。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共处、相辅相成的。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大家都看到了。

患病中的母亲把大自然当做心灵的慰藉,她说,“当我与自然独处的时候,我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在治疗病体的时候,她也没有放弃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作为女儿的作者也是热爱自然的学者,她陪伴癌症的母亲走过了人生最后的阶段。每当觉得绝望忧愁的时候,会去大盐湖观鸟、露营、徒步。她目睹了天灾与人祸中大盐湖的水涨水落,以及由此给栖居在大盐湖的鸟类们带来的生态失衡——人类也由此失衡。

我特别感慨书中女性们对人生高度的解读。她们并不怨天尤人,而是希望找出生存与生命更美好与积极的意义,并为此奋斗着。母亲豁达地说,“我们每个人都得面对我们自己的西伯利亚。我们必须与自身内心的孤独无助和平共处。没人能解救我们。我的癌症就是我的西伯利亚。”

我一直觉得好可惜和后悔。我的母亲也是癌症去世的。在那段时光,我们甚至不敢告诉她真实的病情。我们不敢正视残酷的现实,整日沉浸在病痛的疗治与忧伤之中,没有好好的再继续有质量的生活。我是多么后悔没能从心灵上好好慰藉母亲和我自己……书中那勇敢的母亲说,死亡并不是我们的敌人,真正的敌人是总是生活在对死亡的恐惧之中。是的,可是,真正有勇气面对死亡,需要多么强悍的内心啊。

《心灵的慰藉——一部非同寻常的地域与家族史》是作者献给母亲,同时也是送给自己的书。因为母亲总是将大自然,作为心灵的慰藉,而作者是当代作家与博物学家。本书也是一部描述生存在大盐湖的鸟类与人类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的书,一部癌症晚期病人及其亲属如何应对生与死的考验的记录。当个人不幸降临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现实?我们能从自然中获取启示与慰藉吗?如果能,我们的精神世界,一定能得到清洁、静谧与升华。

看了这样一本治愈系的书,我有了新的寄托。我记得书中那位79岁的祖母4点钟起来,为的是去看76年出现一次的哈雷彗星。“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早晨,看着光缓缓出现在东方——色彩瞬息万变;日出时是桃红色和粉红色,深紫色,蓝色和灰色——我不是去看哈雷彗星的,大地及天空的魅力使我不虚此行。”我们心灵的良药,应该是世间万物,是森林、星空、大地、沙漠、大海,一切洪荒宇宙,超越人类几亿年、陪伴人类地老天荒的大自然。无论我们能活多久、什么样的年龄段,都不应该放弃体会大自然震撼的魅力的机会与能力。我们古人也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任世间纷纷扰扰,比起苍穹与海洋,我们是尘间一介沙砾——这样一想,就知道淡定的意义了。 (文章选自豆瓣,作者:闲谈花落)

(责编:黄维、许心怡)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