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兆华执导京味大戏《隆福寺》 高亚麟一人饰三角--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林兆华执导京味大戏《隆福寺》 高亚麟一人饰三角

2013年05月23日09:17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黄维)“冰糖葫芦诶——”悠扬的吆喝回荡在舞台上,一时间勾起观众关于老北京的无限回忆。由林兆华执导、高亚麟李林主演的原创京味儿戏《隆福寺》昨晚在北京东方剧院首演。《隆福寺》取材自北京旧时繁华的商业区“隆福寺”,以隆福寺的百年变化折射出北京城的时代变迁,是一部融合了北京历史底蕴与今人思考的年代戏。在剧中,高亚麟一人饰演了北京大爷、建筑工人和寺庙和尚三个身份迥异的角色,幽默而沉稳的表演风格给《隆福寺》增色不少。

三个历史片段演绎隆福寺百年沧桑

话剧《隆福寺》截取了1901年、1949年、1976年三个历史时期,在一老一少的对谈中,娓娓道来隆福寺以及老北京的百年沧桑。和一般的年代戏不同,话剧《隆福寺》既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也不见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就连分幕之间的换场,都是主演李林说书人一般讲着老北京的典故,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另一个年代。1901年隆福寺庙会上穿梭往来的百姓和摊贩,显示出当年“一日能消百万钱”的胜景;五十年代热火朝天的市场改造,伴随着鼓点清脆的京韵大鼓展现着新旧时代的交替;七十年代唐山地震后隆福寺的拆迁,则在砖瓦间触发了观众心中的怅然和追忆。隆福寺的三个时代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北京城百年间的市井生活和风云变幻,并在结尾处预示着隆福寺美好的未来景象。

七十多岁的林兆华,至今已经导了七十多部舞台作品。此次执导的京味大戏《隆福寺》,舞台呈现越来越简洁,表现手段越来越轻松,却更能传递出丰富、凝重的剧作内涵,以及依然具有先锋和批判意识的人文精神。“要做‘不像戏的戏’,通过对民间曲艺表现形式的借鉴,将曲艺与话剧融合,以独特的叙述方式讲述出隆福寺的历史,让观众在剧场中感受老北京文化的气韵,在笑叹之间回顾历史的前尘过往。”林兆华直言。

高亚麟一人分饰三角

除了串场营造时代氛围的群戏演员,《隆福寺》几乎可以看做是一台两个人的对手戏,十分考验表演功力。主演之一的高亚麟,本次在剧中饰演了北京大爷、建筑工人和寺庙和尚三个身份迥异的角色。他告诉记者,在排练阶段自己就查阅了大量老北京书籍史料,在剧本中也加入了自己对隆福寺的理解,“隆福寺是平民化的存在,吆喝遍地,有多故事和典故在里面,是北京市井文化的代表,代表的是北京文化的传承。”

剧中的另一位主演李林,身为八零后却热爱传统曲艺,别看年纪轻轻,师承多位表演艺术家,还是北京曲剧大师魏喜奎的再传弟子。在剧中,李林表演的吆喝叫卖、拉洋片、京韵大鼓、单弦等曲艺形式,“十八般武艺”样样精彩,浓郁的京味儿氛围让观众们沉浸其中,一时间唤起了关于老北京的记忆。

从5月22日起,话剧《隆福寺》将在东方剧院持续演出到26日,让观众在剧场中寻找消逝的老北京。

(责编:黄维、许心怡)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