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岩松在一所清代四合院的园林里展示了他的“山水城市”模型。
近日,马岩松“山水城市”个展在北京吾号开展。借此,马岩松与栗宪庭、王明贤和包泡等艺术评论家、建筑评论家一起探讨了现代主义之后城市该往哪儿走,山水城市是否能提出新的出路等问题。马岩松称自己提山水城市理念是希望能将自然和人文的想法结合起来,在这种状态下做出些作品。
早在7年前,马岩松等创立的MAD设计的“梦露大厦”是以中国为基地的建筑师第一次在公开的国际竞赛中赢得设计权,当时他的设计便以新锐、先锋著称。
此次亮相在一所清代四合院园林里的个展中,20多件建筑模型和艺术作品是他对于山水城市最好的宣言。这些展品中有不足0.1平方米的鱼缸,也有大到百万平米的山水城市概念模型。
山水城市的说法最初是由科学家钱学森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马岩松指出,钱学森提出这一想法的背景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城市刚刚出现大规模的水泥方盒子建筑,当时便遭到了钱学森的质疑,希望能建立一种新的建筑城市观。而在马岩松的设想及建筑实践中,山水城市应该有着现代城市所有的便利,也同时有着东方人心中的诗情画意,将城市的密度与功能和山水意境结合起来,建造以人的精神和文化价值观为核心的未来城市。据悉,集结马岩松这一未来城市理念的新书《山水城市》也即将出版。
问
在“山水城市”的开幕论坛上,刘骁纯、栗宪庭、包泡、王明贤、金秋野和马岩松也进行了一场圆桌对话。大家对山水城市关注的焦点还在其如何契合大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问题,这一美好的城市设想是否会成为一场乌托邦?
答
现代人处在现代城市中,怎么表现今天人的情感,可能就是一个感触、一个感觉,这是我“山水城市”的出发点。
未来城市的发展将从对物质文明的追求转向对自然文明的追求,这是人类在经历了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工业文明之后的回归。自然和人将在山水城市之中重建情感上的和谐关系。 口述:马岩松(建筑师)
CBD就是复制曼哈顿,现代主义的样板就是曼哈顿。纽约确实创造了集中经济的模式,但现代主义之后该往哪儿走?马岩松提出了他的设想。应该说后工业文明最大特点是人类重新认识自然,回到自然这个阶段,回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来。当然现在也在提生态城市,但所谓生态是技术问题,而不是文化问题。
口述:包泡(建筑评论家、艺术家)(记者李健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