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爵奖评委会主席:"艺术与商业不应是对立关系"--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金爵奖评委会主席:"艺术与商业不应是对立关系"

2013年06月21日08:26    来源:文汇报    手机看新闻

  “为什么中国电影这么商业化呢?”这是汤姆·霍珀在本届电影节见到张元时问的第一句话。能引起一位好莱坞导演的惊异,可见中国电影在艺术与商业之间已经面临严重的失衡。在昨天举行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主席讲坛“影像的边界与力量”中,金爵奖评委会主席汤姆·霍珀与中国导演张元共同讨论了在他们眼中电影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微妙关系。

  票房不是评判标准

  近年来,电影业显出的丰厚市场回报让大部分影人都不冷静了,热门题材、明星演员、媒体炒作构成了电影生产的核心环节。在这样一条产业链的终端,电影无异于一件快速消费的商品。“把卖座的元素东拼西凑,就成为大片了,这样的电影在风格上都不能统一,怎么能成为好电影?”张元发出质疑。

  在这样一个倾斜的电影市场,艺术与商业的权衡再度成为热门话题。许多电影工作者以一个艺术捍卫者的身份,视商业为洪水猛兽。票房也成为衡量商业与艺术的标尺:卖座的肯定不艺术,艺术的必定不卖座。但在汤姆·霍珀看来,艺术与商业不应是对立的两面,而可以完美结合。“商业上的成功并不等于不能感动人,票房不是评判艺术高低的标准。”他坦言,自己早期在英国拍摄电影短片时,身处的也是一个对商业怀有偏见的环境。后来他与美国媒体公司HBO合作,HBO的商业哲学就是“为观众提供最好的作品”,相信观众的眼光,而HBO推出的一系列艺术和商业双赢的佳作。

  汤姆·霍珀说:“我们应该突破艺术与商业二元对立的思维框架,让艺术与商业融合,而非分隔。”

  一部低成本电影《国王的演讲》获得了4亿多美元的票房,而在筹备阶段,好莱坞几乎所有的制片公司和明星都拒绝加盟,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投资选择。在那时,汤姆遵从了自己的内心,“毫无疑问,商业会对每一个导演施加巨大的压力,但商业的成功与否是一个遥远的、无法预测的结果,它不能成为影片在制作过程中的主导。我能做到的,就是将作品在艺术上做得最好。而我也相信观众会认同我的艺术选择、会喜欢我的故事”。

  不要遗忘电影本质

  张元执导的作品,从早期的《妈妈》、《看上去很美》,到后来的《过年回家》、《绿茶》,似乎呈现了从文艺到商业的转型。张元在论坛中表示,自己这些年来不断转变风格,也是希望在个人表达与观众接受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电影确实是自己的“营生”,但是他从未改变自己作为“与艺术对话的作者”的角色定位。

  张元尤其强调了电影诞生之初的本质是记录,“把人的状态,把生活中的感觉、味道,在无形中默默地记录下来”。这种记录的本质,并非局限于纪录片式的对事实的完全复制,而是包含了对时代现实、对生活细节、对人们真实情感的尊重。然而,如今过度的商业化使得大多数人把电影过去的本质遗忘了。

  而记录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等待,“摄影机转动起来的时候,在镜头前面的表演者有意无意做出来的、充满质感的表情和动作,实际上同时记录着我们时代的味道。”在张元眼中,追逐商业收益的浮躁心态,让镜头错过了生活的细节和情趣,而这些细节和情趣才是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形式,真正拥有的能震撼人心的力量。

(来源:文汇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