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成“符号” 文化很“吃醋”--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市长成“符号” 文化很“吃醋”

2013年06月25日09:59    来源:新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山西省十大文化符号”网络评选目前正在进行中。此次评选活动由山西省文化厅主办,被称为是总结山西五千年文化标志物的一次大型文化普及活动。6月23日,记者从该活动组委会了解到,目前暂时排在第一位的是太原市长耿彦波,其票数达到1540236票。排在第二位的是由太原市晋祠博物馆报送的晋祠,票数为468116票。此外,山西大院、晋商、黄河、关公、老陈醋等也排名居前。

  (据黄河新闻网)

  成为符号有些反讽

  太原市长耿彦波目前在投票活动中其票数不仅力压关公、黄河、老陈醋等知名本土文化代名词,更是远超第二名晋祠3倍多,这多少令人感到有些意外。因为单就文化符号而言,要成为一地文化符号,起码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不仅在当地,在更大的范围上应有广泛的认同;二是要有一定的历史内涵,代表了一地的历史意义和时代演变;三是要与文化沾边,虽说现在什么东西都自称文化,但官方的评选还应当与主流文化紧密相关,而不是花街柳巷野史的文化。

  如此看来,耿彦波市长是不适合成为文化符号的。不仅是因为其离开了山西地界就几乎无人知晓,更主要还是因为其没有深厚的代表山西的文化底蕴和内涵。特别是山西作为中国地上文物第一大省,有历史的城、院、庙、塔数不胜数,即便是用人物来作为文化符号的代表,那么李世民、罗贯中、关汉卿等也要远远排在前面,怎么数也数不到一个现代人的头上。

  这么浅显的道理相信评选的官方与投票的群众自然也是懂得的。但耿彦波市长还是通过投票成为了群众、起码是网络上的群众所认同的文化符号,笔者认为这说明了:一是耿市长确实是街头巷尾的热议人物;二是他背后所代表的行为,是社会关注和争议的焦点。

  拆迁无疑已经成为当代城市生活的主要话题,被称为“拆迁市长”的耿彦波成为文化符号,其背后的逻辑正是我们都将城市建设单纯理解为“拆哪”,和我们只重视眼前利益,忽略历史人文的建设思路。而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耿彦波作为拆迁的代名词,从万千词汇中突围,竟成为了文化符号的第一位,颇有些反讽的味道。当我们的新建筑越来越多,历史越来越少;利益越来越重,文化越来越轻的时候,市长成为文化符号一事,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又添加了一个值得警醒的注脚。

  中国经营网王亚煌

  市长只是权力符号

  山西省十大文化符号评选,市长暂居第一,看到这个结果,网友都笑了。

  市长能算什么文化符号呢?文化符号是一个地区文化特色的地标,就山西而言,我们能想到的,也大抵是晋祠与老陈醋罢了。作为一个关于山西省十大文化符号的评选活动,而且是总结山西五千年文化标志物的一次大型文化普及活动,市长进入候选名单本身,便意味着权力的入侵。而在“唯上”意识之下,必然会戕害评选的客观性与公正性。这种活动,无论是市长“自荐”还是下属“推荐”,组委会能不“笑纳”?

  在网上,也有不少当地的网友表示支持。但哪怕这名市长为文化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不应参与文化符号的评选,我们可以有上千种嘉奖这名市长的方式,但硬要给其戴上一顶文化符号的帽子,还是很“不妥”。这项评选号称总结山西五千年文化标志物,市长算得了什么文化符号呢?

  须知,不管市长有多好,政绩多出色,对文化产业有多支持,他都只是一个权力符号,而很难成为一个文化符号,除非他能像孔子一般,留下宝贵的精神文化,不然,还是尽早退出为妙。四川新闻网龙敏飞

  老陈醋都“吃醋”了

  一谈到山西,笔者首先想到的就是老陈醋、晋祠、黄河等,这是山西几千年来形成的历史文化积淀,被国人和世界所知。但是对于太原市长耿彦波,还是头一次听说。不过,从其领跑山西省十大文化符号评选,且比第二名的晋祠还要高出一百多万票来看,耿彦波市长的名头比晋祠、山西老陈醋的名号似乎还要响亮,这个结果让人很意外。笔者不禁要想,远远落后于太原市长这个“后辈”的山西老陈醋看到这个结果也该“吃醋”了吧?

  太原市长啥时也成文化符号,而且还一跃领跑山西十大文化符号评选了呢?耿彦波市长也许的确曾做过一些有利于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工作,且取得了一些政绩,但仅凭此,就能够代表山西的文化符号?

  当然,有如此结果,不能排除的一种可能,就是这评选的背后存在猫腻,可能有人在背后操纵。希望山西十大文化符号评选,别再让老陈醋也“吃醋”了。

  荆楚网赵艳生

(来源:新华日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