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 引入活态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 引入活态文化遗产保护理念

2013年06月25日10:21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6月25日电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6月22日,在柬埔寨金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为我国第45处世界遗产地,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认为,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保存和保护管理状况良好,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位于中国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哀牢山脉,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气候同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哈尼梯田呈现森林、村寨、梯田、系“四素同构”的农业生态系统,农耕生产技术和传统文化活动均围绕梯田展开。哈尼梯田分布从山脚延伸至海拔2000多米的山巅,级数最多可达3700多级,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杰作。遗产区及缓冲区总面积为461.04平方公里,其中遗产区面积为166.03平方公里。梯田集中连片的核心区域主要有坝达、多依树、老虎嘴等3个片区,82个村寨。

据悉,红河哈尼梯田申遗路走过了十余年的漫长岁月。自2000年10月,中共红河州委、州人民政府决定哈尼梯田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并开展相关工作。哈尼梯田先后被冠以国家湿地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殊荣。

专家认为,申遗的成功,有利于实施红河哈尼梯田整体保护。通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形成一套活态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管理体制和法规体系,将红河哈尼梯田各类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全部纳入保护范围,确保了文物和习俗、景观与生态的整体保护。申遗成功后,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保护进入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视野,将有利于引导并推动遗产地政府和各族群众按照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进一步规范哈尼梯田的保护、管理、传承和利用。

二是有利于改善遗产所在地百姓民生。哈尼族等各族群众是红河哈尼梯田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也是保护和传承主体。通过申遗,初步改善了各村寨环境和居住条件,使各族群众亲身感受到文化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的成果。申遗成功,将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提升哈尼梯田农副产品经济附加值,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为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创造新途径,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保护和传承哈尼梯田遗产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是有利于促进遗产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将进一步扩大红河哈尼梯田和哈尼族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树立国际文化旅游品牌,引来中外游客,推动红河区域旅游经济腾飞,为遗产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和动力。

(责编:黄维、许心怡)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