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文化符号”,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名胜古迹、民间艺术、文艺作品。在“山西省十大文化符号评选”中,堂堂太原市长居然风头盖过耳熟能详的晋祠、山西大院、老陈醋,独领风骚,引起些许猜测也是在所难免。对此,评选主办方有责任确保评选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在这一前提下,市长领跑“文化符号”乃至最终当选,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推动。然而,在一些决策者看来,文化建设属于长期工程、隐性工程,远不如打造几个开发区、上马几个大项目来得立竿见影。急功近利的思潮之下,千年的文化积淀逐渐在千城一面的城市化中失去色彩,隔断了文化脉络的传承;历史遗迹、珍贵建筑纷纷被以“保护性拆除”的名义推倒,为商业开发让路。相比之下,能够重视文化的官员,实属难能可贵。
时代在发展,我们对于“文化符号”的认知也应拓宽视野。政府官员对于文化建设的贡献,理应得到社会的认可和称道。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