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志强时评:从音乐选秀节目看两岸叁地文化互动
大陆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国最强音》等音乐选秀节目掀起热潮,这些节目不仅包括了两岸叁地的歌手、导师和学员,参赛歌曲更包括了两岸叁地各个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些节目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凝结了两岸叁地音乐文化的共同回忆。大陆音乐选秀节目爆红台湾,让民进党和亲绿媒体心裡很不是滋味,民进党主席苏贞昌称,这是大陆对台湾的「统战」,要台湾民众警惕大陆对台「入岛、入户、入脑」云云。而在香港,极端本土主义也指两岸叁地文化的互动,是大陆文化对香港文化的入侵云云。但大陆音乐选秀节目轰动两岸叁地这个现象,清楚呈现了两岸叁地交流的深化,台湾绿营人士和香港的极端本土主义者应该放下仇恨与恐惧,好好正视这些节目所呈现的两岸叁地文化的微妙互动现况。
为什麽越来越多大陆音乐选秀节目能够引起两岸叁地乐迷的共同关注?不是因为这些节目筹办得多麽华丽,而是因为这些节目凝结了两岸音乐文化的共同回忆。大陆音乐选秀节目轰动两岸叁地这个现象,清楚呈现了两岸叁地交流的深化,既折射两岸叁地文化不同,也在互相交融和渗透中取长补短,这是两岸叁地文化互动的一个现象。明白事理的人其实都很清楚,香港一些人「去中国化」就像「台独」一样,都是只能搞一些小动作的假议题,并不能真正做到。相反,若是我们能认清楚「中国化」在当今世界的竞争力,从而积极作为,则两岸叁地可以共赢。
两岸叁地的文化交流是历史大势
其实,台湾和香港的电视节目和流行歌曲也曾在大陆大行其道,早些年,港台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在大陆处于黄金时代,近些年《康熙来了》等一些综艺节目仍在大陆拥有广大市场。两岸叁地文化的勃兴,就在于开放视野下的交流、融合与创新。同文同种,文脉相通下,两岸叁地间的文化交流是历史大势。两岸叁地以及整个华语文化圈中,依赖的正是开放之下的交流去承继中华文化,去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上世纪随着大陆的开放,港台流行歌曲进入大陆,让大陆民众感受到流行音乐的魅力,成为大陆歌手的流行乐启蒙老师。几乎每一个想成功的港台流行歌手,都把大陆作为他们的主打市场之一。台湾的苏芮、罗大佑、李宗盛等,香港的张国荣、谭咏麟、张学友、刘德华、陈奕迅、李克勤、梅艳芳、陈慧娴、莫文蔚、陈慧琳、林忆莲等,都为大陆歌迷倾情奉献了许多好歌。大陆李谷一等率先使用流行歌曲唱法,朱明瑛、成方圆、沉小岑、程琳、郑绪岚、苏小明等以第一代歌星的面目出现。80年代中期,大陆歌手和音乐人开始模彷借鉴港台音乐人的创作手段和舞台风格。到了90年代,大陆流行乐坛开始和港台同步,两岸叁地的流行乐基本上臻于融合。
这期间,对大陆流行乐发展影响最大的台湾音乐人有邓丽君、刘文正、梁弘志、罗大佑、齐秦等。当时的刘邓风靡全中国,歌手也无不以模彷两位的演唱为荣,「男学刘文正,女学邓丽君」,成为当时大陆的口头禅。罗大佑的作品随着刘文正、邓丽君等传到大陆,并且被大陆许多歌手翻唱。齐秦的歌被大陆和香港很多大牌歌星翻唱,像刘欢、屠洪刚、张国荣、黄凯芹、甄妮等。从齐秦开始,台湾很多创作型歌手像童安格、张雨生、李宗盛等也带着自己的原创歌曲专辑闯进大陆音乐市场,为大陆的原创歌曲繁荣树立了一块里程碑。
有香港歌坛教父之称的顾嘉煇,创作了超过1,200首作品,他创作的中式小调流行曲,开闢了中国流行音乐新的纪元。黄霑是公认的香港「词坛教父」,写出2,000多首歌曲,其中《上海滩》、《笑傲江湖》为「经典中的经典」,被冠以「流行歌词宗匠」。顾嘉煇和黄霑对两岸叁地流行音乐的互动发挥了巨大影响力。
就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脉搏而言,当今两岸叁地乐坛走「中国风」的歌手比比皆是。所谓「中国风」类型的歌曲并不是今天才有,也并不是从周杰伦才开始的。20世纪30年代,黎锦晖等一批早期的中国流行音乐创作人就在探索流行音乐的中国风格。继黎锦晖之后,陈歌辛、黎锦光和姚敏的音乐掀起了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第一个高潮,造就了一大批早期流行歌手,并为我们留下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上世纪80年代有香港黄霑的《上海滩》、《沧海一声笑》,台湾梁弘志的《但愿人长久》,以及中国大陆「西北风」原创风潮;90年代,两岸叁地很多流行音乐也带着很浓的中国元素。
21世纪台湾流行音乐对大陆造成极大影响力的是周杰伦,周杰伦靠着从西方舶来的曲风,加上方文山操刀「中国风」的歌词,风靡两岸叁地。周杰伦在一系列中国风格的歌曲中大量使用扬琴、二胡与琵琶作为衬底音乐,如《东风破》、《七里香》、《烟花易冷》、《青花瓷》、《千里之外》等,塑造轻灵澹雅的儒人气息,旋律优雅和缓,具有浓郁古典中国风。
两岸叁地诠释中华民族情感世界
大陆音乐选秀节目加强了叁地文化艺术的资源分享,开拓了两岸叁地在文化艺术领域全面的、深入的互动局面。大陆胜在市场大、资金多、文化底蕴深厚,因此出现文艺界「港台开花、大陆结果」的现象并不为奇。特别是两岸叁地的年轻世代正以他们的自然方式,表达一些共同的生命体验,这不但是两岸叁地的文化现状,也是两岸叁地文化的未来,这个趋势不断发展下去,两岸叁地将以更温柔的文化体验来诠释同属中华民族的情感世界。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