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份登记中,我们可以清晰了解到当时自产的蔬菜和副食品总共五大类:蔬菜类、豆制品、奶制品、家禽类、猪肉类、水产类。每一类还分很多种,真是种类繁多,基本做到了自给自足。需要采购的部分就很少了,主要是本地不能生产的蔬菜、粮食、水果、海味干货等,数量很少。
采购的菜多出部分如何处理?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留存着一份《食品处理账》,上面清楚地记载:第一,交由供应科处理;第二,若有需要,身边工作人员买下;第三,卖给食堂。比方说,买了一斤肉,其中肥肉榨油剩下许多油渣或者买了几条鱼,却只吃鱼头,那剩下的部分呢?这些剩下来的东西并不会丢掉,而是按照以上方法处理,并详细记载去向,所有产生的费用均计入毛泽东的生活账中。可谓物尽其用,这从一个方面也说明毛泽东的节俭,反映出他在生活上是如何严格约束自己和身边的人。
毛泽东的生活饮食起居可以用“不刻意为之”这句话概括,即不刻意地追求,不奢侈,不浪费,从自己的最低需要出发。某些人说的毛泽东追求不一般的饮食生活,甚至在困难时期都津津乐道于各种口味的饮食的说法显然不合乎常理也不合乎毛泽东的个性,更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