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从"汉字听写"看术语识记 写对"妆奁"为何写错"矢量"【2】

2014年01月02日10:53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写对“妆奁”,为何写错“矢量”?

  普及科技名词难度在哪儿

  学科领域性强是造成科技名词普及难度大的直接原因。经初步统计,“大会”所考察的800个词条涉及近70个学科门类,覆盖面非常广。基于中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涉猎面来看,这些纷繁复杂的学科门类无异于座座门槛,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困难。

  科技名词背后的科技概念,是造成其普及难度大的根本原因。掌握科技名词的本质是掌握其指称的科技概念,即通常所说的“科学性”——也就是说,掌握科技名词更多地依赖其所表述概念的整体性,而非仅仅掌握几个单“字”然后再叠加记忆。以“矢量”为例,“矢”和“量”二字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是组成词后,在物理学中就用来特指“有方向的量”(在数学中称“向量”),虽然是很基础的概念,但是仅靠一般的生活常识却难以理解。同样,被参赛中学生书写错误的“虹吸”“闰年”“阻尼”“焦炭”等也是如此。从这一点来看,在听写的同时,“大会”还安排了对词汇进行整体意义或个别汉字的解释环节,很有必要。

  科技名词的命名还非常强调“系统性”,这一点也区别于一般语文词汇。科技概念一般通过恰当的命名,来展现其在整个学科概念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意义,比如“数”是“偶数”的上位概念,“浑天仪”是“仪”的下位概念等。以“蒸馏水”为例,以“水”结尾,代表是“水”的下位概念,而“蒸馏”则代表诸多化学制备工艺的一种。如果缺乏对某一门科学知识的系统掌握,即便是“字”再简单,也无法通过词义来准确推测词形或字形。

  掌握科技名词大有可为

  对各学科基础科技名词的掌握应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广泛的、跨学科界线的基础科技名词教育不可或缺。以现代仿生学为例,动物的爪子、鳞甲,分别是起重机挂钩和屋顶瓦楞的最初灵感来源,而锯子、船桨的设计灵感,则来源于螳螂臂、鱼鳍。如果中学生单纯学机械、建筑、航海的深奥理论,却不了解、领悟生物界的基本样貌和个中机巧,何以获得如此有创意的重大发现和发明呢?如今,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成果来源于跨学科研究,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提高目前中学生对科技名词的掌握水平,其实大有可为。首先,要加强中学生对“字”“词”关系的学习和掌握。中学老师在教授常用汉字时,有必要适当介绍与该字相关的科技名词,既能拓展知识面,又能激发求知欲。其次,现行中学教育制度缺乏对科技术语用字及其规律的专项练习和考察,有必要将科技术语基础用字的教育,贯穿于中学科学教育始末。化学元素中“金”“石”“气”偏旁,代表不同的元素种类就是很好的例子,学会一条规律,就等于掌握了一批科技名词。第三,有必要出版一些《中学生常用科学技术名词词典》,不用大部头,就要案头书,配上中学生喜爱的科普图片,图文并茂,让学生们在课余能够乐于翻看,增长见识之余培养科学兴趣。第四,中学教育应坚持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进一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引导学生关注时政要闻和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及时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科技名词,如此才不至于写不对“腭裂”(与嫣然天使基金相关)和“三聚氰胺”(与三鹿奶粉事件有关)之类的常见科学技术名词。

  最后,笔者想强调的是,为了提高比赛难度,“大会”将少量非规范的科技名词和个别古籍文献中的生僻字作为考题的做法值得商榷,例如“荷尔蒙”“矽肺”“甾醇”(规范名分别为“激素”“尘肺”“固醇”)等。随着“大会”的逐年进行,相信它对中学语文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引导作用会逐步凸显,故“大会”有责任成为倡

  笔者建议,与其通过考察生僻汉字来增加比赛难度,不如增加由常用汉字组成的规范的基础科技名词考察,使“大会”从单纯的“汉字书写”升级到“字词并重”,让人们在“快乐书写”的同时,也能收获更多的科学知识。

  (张晖单位系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李志江单位系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

上一页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