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河北梆子《北国佳人》首演 七旬郭启宏亲自操刀[图]【2】

2014年01月26日07:15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专访

>>主演王洪玲

去刘喜奎先生墓前拜祭

演出结束后,主演王洪玲接受了京华时报记者专访。她说:“特别谢谢观众,这个戏我们荣幸地请来了郭启宏老师,前后有三年时间,大改就有三次。郭老师是个很坚持自己主意的剧作家,为了剧本我们也争吵过。”

对于剧中刘喜奎这个人物,王洪玲称一开始接触看着很熟悉,但人物感觉特别难找。“怎么才能找到那种民国少女的感觉?我查了不少资料,也看了一些电影,前几天还去看了北京人艺徐帆演的《阮玲玉》,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我就到了万安公墓拜祭了刘喜奎先生,回来就觉得有些感觉了。”

王洪玲说:“当刘喜奎决定要离开梨园行,唱那曲《优伶颂》时,我真的感同身受。我当时就在想,我也离开舞台,真的能放得下吗?戏曲有种特殊的魅力,对演员来说就是魔力,这要下多大的决心才能放下。”王洪玲有点激动地说,“在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就成了刘喜奎。”

>>编剧郭启宏

《优伶颂》为戏曲演员正名

今年74岁高龄的郭启宏,曾与魏明伦、郑怀兴并称中国戏曲编剧界的“三驾马车”。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写出了昆曲《南唐遗事》《司马相如》,京剧《司马迁》《情痴》,评剧《向阳商店》《评剧皇后》,以及话剧《知己》《李白》《天之骄子》等一批作品,曾四夺“曹禺戏剧文学奖”。

郭启宏决定写这部《北国佳人》,是在饭桌上听演员们讲了刘喜奎的故事。他说:“这个人的经历很奇特,她在那样的环境下有几位大总统追求,还能坚持自己的信念,这十分难得,也维护了戏曲演员的名声。”

剧中的《优伶颂》是最被观众所称道的,郭启宏称写这段没花费太多时间,“一方面是刘喜奎的经历打动了我,另一方面我这几十年一直在跟戏曲演员打交道,我也很崇敬他们,写这段就是为戏曲演员正名”。在郭启宏看来,戏曲演员受到了很多不公正评价,“有个词叫戏子,这就是一种蔑称”。

问及创作中的困难,郭启宏称还是不能很自由地去表现梅兰芳和刘喜奎之间的感情,因为他要顾及梅家后人的感受。他说:“在历史上,他们确实是有过交往,还是田纪云几位先生搭的线,这段感情最后没成,我觉得刘喜奎心里是愿意的。”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