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汉学大师周策纵:学者的学者,教授的教授【2】

2014年02月08日08:14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周策纵与夫人合影。 图片来自周策纵作品集《忆己怀人》

《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

版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

周策纵的成名之作《“五四”运动史》

《“五四”运动史》被视为至今诠释“五四”最权威的著作,成为东西方知识界认识中国现代新文化运动的一本入门书,也是今天所谓文化研究的典范,它对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文学和历史提出系统的观察和论断,奠定了作者在欧美中国研究界的大师地位。

这本书使用大量原始史料,包括中、日、西方语文的档案数据,这是窄而深的史学专题、思想文化专题的典范著作。《“五四”运动史》中所搜集到的资料,为后来的学者研究现代中国政治、社会、文化、文学各领域奠定了基础。因此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也将其出版成《“五四”运动研究资料》一书。另外,周教授的研究不涉及道德的判断或感情的偏向,凸显出客观史学(现实主义史学)的特质。周教授在密歇根大学念的硕士与博士都是政治学,因此社会科学(政治、社会、经济学等)建构了他的现实客观的历史观,而且被奉为在中国研究中,跨越知识领域研究、文化研究最早的典范。

他的学识渊博精深,研究领域涉及范围极广,一生创作不断,创意无限。

身兼多栖的学人

从周教授已发表的中英文著述参考本文第七节来分析,他的学识渊博精深,研究领域涉及范围极广,包括文学理论、诗词考评、经典新释、曹红学、古今文字学、史学、中西文化、现代化,以及政论、时论等等。除此以外,老师在其他一些领域,也有很高的造诣,如书法、绘画、篆刻、对联、集句、回文、新诗及旧体诗词等,都有不凡的作品。

周教授的学术研究,如《“五四”运动史》的现代中国研究,使得西方的汉学或中国研究,不再只是传教士或外交官的专利,暴露了他们语言、数据运用、中国知识的限制。更打破中国传统学者与西方汉学家的局限,他能从内而外从外而内去观察思考问题。

当他走进红学,又暴露了中国或西方红学家许许多多的弱点,由于学问太过狭窄,他们无法跨越版本考据、纯文学的思考,或社会历史,甚至印刷术、电脑科技,只有周教授能进能出。他采用涵盖面很广的诠释模式,多元的分析方法:“凡古今中外的校勘、训诂、考证之术,近代人文、社会、自然科学之理论、方法、与技术,皆不妨比照实情,斟酌适可而用之。”

他的学术研究领域繁多,兴趣也多元,研究不只是因为教书的生涯非做不可的工作,而是他的生命与使命。所以每一项,他都有计划有野心地进行,可惜生命有限,很多精彩的、突破性的项目,还没完美完成,他就走到人生的终点。

我相信周教授的学术与创作大系统下的各个领域,日后都会成为学者注意研究的对象。他的复杂性,史无前例。除了上述的学术复杂系统,如研究“五四”运动,衍生出研究“五四”文学、“五四”书法、研究与领导“五四”海外新诗运动,最后自己也成为“五四”新诗的一部发展史。

最超越典范的地方,是周教授身兼多栖的学人、作家与艺术家。他是新旧诗词的诗人,一生创作不断,创意无限,努力创造新诗格律,也是新旧诗词研究专家;他研究书法绘画,自己也是卓越的书法与水墨画家;他研究篆刻,也是篆刻家;他研究古文字学,自己也成为古文字书法家;他研究《红楼梦》,自己也是咏红诗词家;他研究西方文学,自己也是翻译家;他重视与肯定海外华文文学,自己也是海外华文作家。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