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廖凡出道20年终大红 圈内人称其“艺术苦行僧”

邵岭

2014年02月17日09:23    来源:文汇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廖凡出道20年终大红 圈内人称其“艺术苦行僧”

  40岁的第二天,中国演员廖凡终于尝到了“红”的滋味。北京时间昨天凌晨,凭借电影《白日焰火》,他斩获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成为首位获封柏林影帝的华人演员。

  这是一个在外人看来一鸣惊人的故事,在他获奖之后,很多网友的第一反应是:廖凡是谁?然而在电影圈里,这更是一个天道酬勤的故事。昨天,他在母校上海戏剧学院读书时的指导老师何雁这样评价:“这是他多年积蓄能量的一次彻底爆发。”

  出道20年,始终是主角边上“演技挺好的那谁谁”

  很少有人知道,廖凡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93级学生,和李冰冰、任泉同班。但他出道晚,而且,近20年来,从《将爱情进行到底》中那个学霸雨森,到《让子弹飞》中抱得美人归的麻匪老三,虽然形象多变、表现抢眼,他却始终是英俊小生、英雄硬汉边上“演技挺好的那谁谁”。

  早年有网友甚至梳理了他的“苦命史”,为他叫屈,他却没有人们以为的不甘心。何雁告诉记者,学生时代的廖凡就“心气儿高,有个性,专注于艺术,从不为成名露脸混角色”。大三时,同班的李冰冰和任泉皆少年成名,纷纷在影视剧中出演重要角色,唯独廖凡两耳不闻窗外事,“别人找他拍戏,导演不好、角色不好就不去,和当年的好搭档海一天沉浸在戏剧之中,天天拿着剧本追着我排演”。何雁回忆,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改编自瑞士剧作家迪伦马特的一出《傍晚发生的小事》,廖凡在台上使用了非常有效的大停顿,表现出强大的爆发力,台下都轰动了。何雁解释说:“演员对停顿的掌控,不只是技巧的展现,更源自于内心的充实。”

  孜孜以求,要在专业的艺术奖项获得肯定

  他想要的,就是在专业的艺术奖项上获得肯定。圈里人管他叫“艺术苦行僧”,不管是无心还是有意,从艺至今他所获得的奖项肯定全部来自艺术片:2005年他主演刘奋斗执导的《绿帽子》,获得第18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5年后,他们二度合作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让他获得第4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何雁说,廖凡是一个很有“慧根”的演员,导演在说戏时,他懂得回应,有思考,看得到台词背后的深刻内涵。他深知自己形象不算出挑,他曾说:“你的外形并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打动人,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靠技术去征服别人,或者是调整你的内在去打动人。”在刚出道的一部影片中,剧本中设计了一段走过天桥帽子掉落的戏码,连导演都感到棘手,没想到廖凡自己通过编排,将一连串的动作完成得轻松自然不着痕迹,让导演大感吃惊,当下表示:“这个演员以后一定要用!”1995年,由他和赵倩、海一天3人排演的小品《磨刀》代表学校参加全国艺术院校小品比赛,获得了唯一的一等奖,随后他顺利进入中国国家话剧院,自此成为话剧舞台上的“顶梁柱”,在业界传为一段佳话。

  电影圈里,还有多少“廖凡”在聚光灯外

  加上去年10月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斩获最佳男主角的王景春,上戏连出两位国际级影帝。巧合的是,王景春也参演了《白日焰火》,二人皆是中年成名。在何雁看来,他们的成功也是给浩浩荡荡的艺考大军上了一课:影帝之路是积蓄多年的爆发。“有慧根,肯等待,敬业尊重人。”何雁说,廖凡所具备的这些成功要素,恰恰是现在年轻人身上所缺乏的。

  事实上,上下求索的漫漫长路上,廖凡不是没有过自我怀疑;拍摄《白日焰火》,恰恰就是在他最低迷的时候。幸运的是,他坚持了,并且成功了。然而,我们也不禁要问:如果廖凡这次没有获奖,一切又会怎样?电影圈里,又有多少像廖凡一样的好演员,因为缺了一座奖杯,就被排除在聚光灯之外?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