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开场前,北京人艺带去的宣传展板吸引了郑州当地观众。李春光摄
“这戏怎么一幕一幕的那么快,两个半小时怎么那么短?”
北京人艺话剧《茶馆》日前在郑州河南艺术中心上演,演出结束时,一位观众一边往出走,一边感叹看《茶馆》时间过得太快了。还有许多观众,仍然坐在座位上,盯着已经拉上大幕的舞台,似乎还在回味这出韵味悠长的大戏。
继去年开启巡演序幕——赴深圳、武汉、重庆演出后,《茶馆》今年又再次赴外地演出,郑州是此次巡演的第一站。当地观众对这部经典向往已久,此次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每场演出可售票1700多张,三场演出全部门票在演出前三天全部售罄,最后连乐池都开放成观众席。一位观众笑着说:“现在《茶馆》的票比火车票还难买呢!”
演出开始前大约一个小时,剧场前厅就人潮涌动。人艺摆放的宣传展板前更是人挤人,大家纷纷拿出手机、相机和演员的照片合影。“快看,有梁冠华啊!啊,还有濮存昕呢!”“冯远征、吴刚也来了。”“我还是挺喜欢杨立新的!”看着演员表,一些并不熟悉北京人艺和《茶馆》的观众,一次又一次地尖叫。
人群中还有许多小朋友的身影,很多家长都把看《茶馆》当成一次难得的艺术教育课。带女儿来看戏的吴女士说,虽然女儿已经上小学六年级了,面临小升初的压力,但还是放弃了一堂英语补习课来看戏,“我觉得看一部经典话剧,肯定要比一堂英语课能给予孩子的东西更多。”
“这些艺术家,表演精湛,实在精彩。最后经久不断的掌声就是最好的评价!真是不虚此行。”一位专门从河南安阳赶来的观众,在演出结束后,意犹未尽地坐在座位上翻看自己手中的节目单。
此次巡演,剧中原本由何冰出演的“刘麻子”,因为排演档期与《喜剧的忧伤》撞车,临时由年轻演员雷佳顶上。雷佳版的“刘麻子”虽然可圈可点,但仍然能感觉得到比何冰版少了许多韵味。担任此次巡演执行导演的杨立新认为这非常正常,“雷佳毕竟还年轻,而何冰又是一个特别爱琢磨戏的人,这个戏他已经琢磨了十几年了。”
让杨立新最担心的是,他们这一版的演员如今大都已五六十岁,还能在舞台上演出《茶馆》的时间最多也不过十来年,但却未能找到合适的人选接过接力棒。“我总是建议年轻演员多看看别人的戏,还要动脑子看,入迷地看,觉得过瘾,用心地看戏,学戏,演戏,才能成为真正的大演员。”
冯远征则建议,年轻一辈的演员要耐得住寂寞,真正去读懂《茶馆》,“我们当初也为了剧院的戏推掉很多外面的戏,为的就是能够在这个剧院立住,能够把老艺术家的本事学到手。”
结束了郑州站的演出后,《茶馆》还将前往青岛、天津两地。据保利院线负责人表示,这两地的票房也已经基本告罄。
相关新闻
人艺众星集结《乞丐大掌柜》
身着长衫的梁冠华,头戴瓜皮帽的何冰,变身贝勒爷的杨立新,以及谷智鑫、原雨等一水儿的人艺中青年演员……50集电视剧《乞丐大掌柜》近日在京关机,这部聚焦北京老字号“丰泽园”百年变迁的京味大戏,集结了25位北京人艺的话剧演员,可谓引人注目。著名演员何冰笑言:“当我们人艺演员穿上长衫的时候,就接近我们的最好状态了。从《茶馆》起,民国戏就一直是我们最熟悉的题材。我们极有可能演得还不错!”
《乞丐大掌柜》取材于民国时期的真实历史,讲述了小乞丐出身的“丰泽园”大掌柜栾学堂白手起家的传奇故事。该剧由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打造,将从人文美食等多个角度呈现传统京味文化。“如今的民国戏以表现上海情调的居多,讲北京的只有《大宅门》这种。完全呈现老北京文化的戏,应该挺有作为。”导演唐大年说。
“老北京的戏,故事好拍,难的是出味道!”人艺演员杨立新感慨,前门大街重修后,他就曾听到外地人闹笑话说,终于找到“北京的老字号狗不理”了。在他看来,不光外地人如此,就连很多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老北京的文化也在越发陌生。杨立新称,“作为演员,我们只能尽力保留更多关于老北京的影像。”
为此,该剧在拍摄时做足了老北京的味道。“我一开始就跟制片方说,要多请北京人艺的北京演员来演这个戏。”拍戏时,杨立新一直在提醒其他演员注意老北京方言,“千万甭说‘抹布’,老北京管它叫‘搌手’;大家常说的‘猪爪子’,咱们则管它叫‘爪尖儿’。”
相比之下,何冰则希望观众能注意到这个剧的价值观。作为剧中的大反派,他和谷智鑫扮演的大掌柜进行了激烈较量。“戏里,他演人间正道是沧桑,我演机关算尽太聪明,最后他以善良和包容打败了我的心术和手段。”何冰说,希望能把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呈现给年轻观众,“也许对大家能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