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自成立以来,因其特殊身份在国人心目中具有极高地位,单霁翔亦因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而为公众熟知。近日,他在全国“两会”上拿出17个提案,既关涉故宫建设,又涉及古代建筑保护。8日,单霁翔接受记者邮件采访。他表示,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全国乃至世界博物馆界均具有独一无二的身份地位,要建成世界一流博物馆要拥有专业人才,也要拥有功能强大的传播平台,“对国家和民族来说,故宫博物院应该成为中华文化的脊梁和中华文明的高地。”
建成世界一流博物馆要拥有专业人才
单霁翔因“执掌”故宫而被公众熟知。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曾师从吴良镛,早在1980─1984年赴日本留学期间便开始从事关于历史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研究工作。或许正是这样的求学经历,单霁翔极为重视科技与人才在故宫文物保护方面的作用,“建成世界一流博物馆要拥有专业人才,也要拥有功能强大的传播平台。”
在单霁翔看来,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在全国乃至世界博物馆界都具有独一无二的身份地位,先辈凝聚成的故宫文化与故宫精神以及传承下来的古建修缮和文物修复技艺等,都是值得骄傲的文明成果和文化资源。因之,故宫博物院有义务也有必要在全国文物领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博物馆”方面肩负起开拓和探索的重任。
因此,为文博事业健康的持续发展着想,故宫博物院率先成立故宫研究院,之后还要建立中国文物保护的国家基地,汇集文保人才以及最高端的文保科技。单霁翔解释,这样可以把最先进的研究成果融入到保护之中,使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坦途。
“故宫研究院是非建制的开放的高端研究平台,可以利用故宫内的学者吸引故宫外的专家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单霁翔满怀信心的表示,故宫研究院将带动故宫的整体学术研究向深层次发展、为博物馆的生存与发展探索出符合实际的前沿理论。
故宫博物院应该成为中华文化的脊梁
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建立在明清两朝皇宫——紫禁城的基础上,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既是收藏明清皇室珍宝的巨大宝库,也是记载明清宫廷历史的鲜活档案。然而,这并非故宫博物院的全部。“掌门人”单霁翔强调,对国家和民族来说,故宫博物院应该成为中华文化的脊梁和中华文明的高地。
走过近90个春秋的故宫博物院,不仅保管着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皇家宫殿和旧藏珍宝,而且通过国家调拨、向社会征集和接受私人捐赠等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文物藏品。漫步在故宫博物院的常设文物专馆,或者欣赏专题文物展览,可完整地了解中华民族工艺美术的伟大成就。
当前,故宫博物院的研究人员正在对古建筑、故宫博物院历程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以求建立起完整的“故宫学”体系,揭示紫禁城中蕴涵的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精神。
“再过6年,到2020年紫禁城就要迎来600岁的生日。政府批准的‘故宫整体修缮’与‘平安故宫’工程都将在2020年完成。”单霁翔表示,在故宫博物院89年的发展历程中,每一次迎来重要的发展阶段均依靠果决的行动,而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是我们绘制的美好梦想。(上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