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河南洛阳新安汉函谷关遗址
“关”字款铭文砖 河南洛阳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出土
汉函谷关作为汉代最为重要的一处内关,其考古发现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此次发现,为关隘制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为函谷关遗址的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丝绸之路的申遗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背景介绍:汉函谷关考古工作自2012年6月份开始,2013年10月田野工作结束,勘探总面积约13.9万平方米,发掘面积共3325平方米,共发现夯土墙17条、古道路2条、夯土台2座、活动面9处,遗址总体布局基本清楚。
此次发掘的主要遗迹有城墙、道路和建筑遗址等。其中对对关城的东墙和南墙进行了局部揭露,勘测出东墙墙体宽度达22米,其附近还发现了护堤、排水渠及马道等遗迹。关城南墙临河而建,平面略呈弧形,勘探发现长度约150米,宽度8-18米。经过解剖,南墙为夹心墙,墙体南北两端各有宽约1米的夯土墙,夯土质量好。
此次发掘共发现2条古道路,均为东西向。一条位于遗址中部,勘探发现长度约370米。这条千年古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另一条古道位于遗址南部,勘探发现长度约360米,宽度10-15.7米。
此次挖掘出土的遗物以陶制建筑材料为主,包括瓦当、筒瓦、板瓦、空心砖、方砖、条砖及建筑构件。其中以板瓦居多,筒瓦次之。出土陶器、瓷器、铁器、铜器等共250余件,钱币108枚。
通过目前的考古工作,遗址布局基本明晰:它是一处东西狭长的小型城邑,卡在峡谷之中,东墙与南北山上的夯土长墙相连接。遗址南部、皂涧河北岸是主要的生活区,中部有一条狭长的东西向通道,也是唯一的通关道路。根据出土遗物和对遗迹的解剖,可以确定城墙、建筑和古道均为汉代修建。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