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馆之宝错金银重络铜壶(战国)
●文物介绍:与“金兽”和其他金器同时出土的是一尊重金络青铜壶,即装金子的容器。残高为24厘米,口径12.8厘米,腹径22.2厘米,足径13.8厘米,是中国青铜时代泥范铸造技术的完美作品。虽然金兽等被认定为西汉时期的,但此青铜壶却是战国时期燕国的产物。
●历史意义:在于铜壶有三处铭文:一处为口内,内容为“廿五重金铬壶受一孛五纣”,这是一批器皿的编号、名称及容积,孛、纣为战国时燕国的专用量词,故可确认此壶铸成时为燕国器。第二处铭文在圈足内侧,虽被锐器錾凿,但从残迹中可见约三四字,可能为“王后右酒”,应为使用者的记铭。第三处铭文在圈足外缘,共有刻铭廿九字,铭文为“隹王五年,奠易(阳)陈旻,再立事岁,孟冬戎启,齐藏戈子斿。陈璋内、伐匽(燕)邦之獲”,内容与现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陈璋方壶大致相同,可互为补正,故此壶又俗称“陈璋圆壶”;这一铭文反映了战国中期的一大历史事件:燕王哙禅让,由相国子之执政,三年引起燕国内乱,在齐王的阴谋煽动下内战越甚,齐趁机发兵攻打燕都城,在“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的情况下大胜,并掠获燕国王室重器。此青铜壶造型奇伟,纹饰华丽,又是集三处铭文于一身,艺术价值无与伦比。可惜此行未见其展出。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