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融入当地教学体系 南非孔子学院发展探索之路(组图)
约翰内斯堡大学哲学教授在给罗德斯大学师生做中非语言文化比较的讲座 刘畅 摄
原标题:加强两校学术交流 融入当地教学体系——南非孔子学院发展探索之路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刘畅):今年的9月27日是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纪念日。与全球其他孔院相比,南非孔院起步较晚,数量较少。由于当地教育长期受白人统治,意识形态与西方接近,孔院在南非创立之初受到外界质疑与压力。六年来,孔子学院师生顶住了种种压力,以专业治学融入当地教学体系,以学术交流打开相互了解的窗口,以服务本地的宗旨满足当地人学习中文的需要,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与支持。
以专业治学回应外界质疑
26日中午,在南非罗德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的教室里,来自暨南大学法律专业的白中红老师在给罗德斯大学的师生们做题为“非洲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讲座,而她身背后教室的墙上正贴着毛泽东的照片和南方日报的报纸。这些资料并不是为了孔院十周年活动而专门布置,而是很早以前就在那里了。
六年前,刚刚到罗德斯大学创办孔子学院的暨南大学教授马跃很难想到,对中国的研究能在这所校园里达到今天的兴盛局面。
2007年,罗德斯大学国际化委员会主席马里厄斯教授找到中国驻南非大使馆,希望能在学校开办孔子学院,他表示,罗德斯大学作为南非历史悠久、学术传统优秀的国际化学校,应该设有中文专业,但由于经费不足,他们希望中国能够给予支持。在使馆的介绍下,由暨南大学作为第三方院校和罗德斯大学于当年年底签署协议,合作创办罗德斯大学孔子学院,暨南大学派出时任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副主任马跃教授担任中方院长,马里厄斯教授则担任孔子学院的外方院长。
但罗德斯大学孔子学院的创立并非一帆风顺。就在筹备期间,罗德斯大学的一些教授走进校长办公室质问校长,“我们为什么要拿中国政府的钱来办这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会不会影响大学的学术自由?”马跃让校长转达这些教授,“如果你对歌德学院、法语联盟、英国文化委员会有质疑,你可以质疑孔子学院,如果你对那些机构没有意见,就不用再提,因为孔子学院和他们是一样的机构。”
2008年10月,罗德斯大学孔子学院挂牌成立的时候又遭遇了尴尬的一幕。在刚刚将牌子挂好、大家转身举杯庆祝的时候,牌子上就被贴上了一张纸条,上面用英文写着“西藏怎么办?”马跃解释说,罗德斯大学孔子学院的知识分子受西方影响很深,认为中国政府在迫害西藏人民,所以对汉办和罗德斯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也进行抵制。
马跃教授并没有回避这一尖锐的挑战,而是请来研究西藏问题的香港科技大学的加拿大教授沙伯力讲西藏问题。当时学校里关心西藏问题的人都来听讲座,他们没想到这样一个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者居然批评西藏自由主义的虚伪,用事实说明中国政府如何支持西藏的发展。从此之后校园里再没有听到有人对西藏问题发出质疑。
为了在罗德斯大学站稳脚跟,孔子学院注重遵循当地的教学传统,将汉语教学融入当地教育体系,从学科设置到学术标准,尽量向罗德斯大学靠拢。在专业方向的设置上,马跃教授并没有将专业方向定位为“普通话”,或者“汉语”,而是叫做“中国研究”。马跃教授解释说,想把中文作为语言学方向来学习的学生很少,但对中国感兴趣的学生很多,将专业方向设为“中国研究”,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学习。而且罗德斯大学的学生一般有两个主修专业,他们可以将汉语作为第二个主修专业,将其和第一个主修专业相结合,这就预留了发展的空间。
事实证明,这样的学科设计非常合理,前来选修中国研究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而中文课也从学分课发展为主修专业,目前还拥有了荣誉学位。
马跃教授反复向马里厄斯教授传达这样一种理念,孔子学院是汉办总部和罗德斯大学合作的产物,是罗德斯大学自己的事业,暨南大学只是前来协助办学。马里厄斯教授也十分支持孔院的工作,不仅亲自担当“理解中国”课程的老师,还积极联络管理、国际关系、艺术、经济等院系的教授、主任,请他们参加汉语兴趣小组。在他的影响下,商学院副院长开始从事中国与非洲管理的对比研究,并获得罗德斯大学的科研经费支持。
马跃教授认为,深入的学术交流是推广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这种学术交流应该是双向的,不仅要让当地人了解中国文化,也应该让中国人了解非洲。在他的推动下,暨南大学成立了非洲研究中心,罗德斯大学派教授去暨南大学进行访问,而暨南大学也会每年派出不同专业的老师来罗德斯大学进行讲座。在这次孔子学院十周年的活动中,就有来自暨南大学法律、经济、艺术、中医等专业的老师前来进行讲座,每场讲座都几乎座无虚席。
可以说,经过6年的努力,罗德斯大学孔子学院在学校的影响已经不仅限于语言方面,而是以语言为桥梁,深入到了不同的专业,也获得了当地人士的认可。罗德斯大学的校长表示,孔子学院为罗德斯大学的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中国的窗户,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他们对孔子学院和汉办表示感谢。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