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艺的创作、生产、展演、传播、鉴赏、消费各个环节里,传播阶段是受市场因素和科技因素影响最直接、最深入、最广泛的领域。10月21日,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和人民网以“聚焦全媒体时代的文艺传播”为主题,邀请多位业界、学界的专家共同探讨在全媒体时代,文艺传播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就当下热点与网友进行了交流。
网友“边走边悟”:全民写作时代,一些肤浅、低俗甚至是充满色情暴力的作品在网上传播。怎么看待目前部分文艺作品低俗化的现状,如何创作出好思想、好内容、接地气的作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党圣元:当前的文艺作品和文艺传播中出现了低俗化的倾向,根源在于消费主义思潮和极端娱乐化的倾向。
历史地看,大众文化消费主义观念的兴起,是西方消费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伴生的现象。客观上讲,生活日渐富裕,传媒日益发达,使越来越多的精神文化产品,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让大众所享用。在某种角度上看,这确实是文化精神享受越来越民主化、越来越普及化的一种重要的标志。但是,过度的商业化运作,过度的媚俗甚至低俗,就出现了问题,这值得高度重视。
在这方面,理论认识上也存在许多误区,即把文艺的大众化、民主化、通俗化、多样化,直接和通俗化画等号,这实际上就暗含着一种模糊的假设,即大众的文艺趣味和文化需求,始终是低级的,乃至庸俗的。通俗文艺确实是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大众的一种需求,但在这种通俗的过程中间,不断地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文艺欣赏水平,也同样是大众一种真实的文化需求和审美需求。
网友“健康锦囊”: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票房超2亿元,出自这部电影的歌曲《小苹果》被广泛传播。作家韩寒首部电影《后会无期》斩获近7亿票房,电影开拍第一天起就制造各类话题。新媒体与影视剧作品宣传已密不可分,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及发展趋势?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博导周星:《老男孩》从最初的微电影状态到获取了新媒体时代受众的欢心,是一部典型的产自于网络、借助于网络传播、投合了网络受众心理的作品,所以绝对不能忽略这个现象,但也存在在网络传播中如何更好地提高其文化含量的问题。
说到网络,韩寒作为网络达人,他的网络知名度、粉丝知名度有助于他创作的电影的传播,这也再次证明我们这个时代无论怎么样,对于全媒体、新媒体、移动媒体的重视度,是个刚性的东西。
从内容角度来说,当然里面有相当多的问题。但是为什么有些有问题的片子还得到了大众的肯定,得分比较高,而文化人又对它有些批评?在这三者当中,我们看出了一个问题,即在这个多元文化中票房不是绝对的。我们应该有更好的引导机制,对在受众中有影响力的出品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内容的表达提出更高的要求。无论什么原因,我们不能一言以蔽之的抹杀,同时也不能一味地捧红,在这个过渡时期,既要重视网络,又要分析网络、引导网络文化。
网友“彩虹堂堂”:当前电视选秀节目层出不穷,比如歌手选秀、相亲节目,甚至一些饮食节目也采用真人秀的形式,有些节目甚至靠爆料参与者的隐私来博人眼球,但这些节目却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怎么看待当前的真人秀节目?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郎劲松:这个问题也是很多电视人非常纠结、也很汗颜的一个问题。我个人认为,真人秀节目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进入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代的一个代表,成为目前电视娱乐节目当中非常主流、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型。不仅中国,国外近些年来,真人秀节目也是层出不穷。中国虽然起步很晚,但是已经快速地和国外一流的真人秀节目比较和接轨了,这就源于我们大量购买人家的模式。大家知道真人秀节目实际上是真实性与戏剧性相结合的一种手段。
当然我们也看到,由于现在电视竞争非常激烈,很多电视人比较急功近利,追求一个快速的吸引眼球的轰动效应。有人说,《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是中国真人秀节目的1.0时代,还是围绕亲情、友情、感情的小清新。但2.0时代完全进入到急速前进的时代,呈现出极限挑战PK竞技这样一个特点。而这两个时代都不是我们自己的时代,都是我们模仿克隆别人的时代。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进行着本土化操作,即集成创新。个人觉得,3.0时代才应该是我们原创的时代,是中国模式能够崛起和走出去的时代,并且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温度和价值。
(文字整理 娜 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