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常态》部分正文选摘
导 言 从战略全局研判中国经济新常态(一)
基于对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分析判断,基于对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和质量效益提高的深刻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的5月和7月对经济新常态做了重要论述,并在11月份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对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发展机遇和全面改革等做了阐释,这是在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多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风险挑战极为严峻的情况下做出的重要战略性判断。经济新常态的提出,揭示了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新变化,研判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我们要从战略全局高度科学认识新常态,辩证看待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结构全方位优化升级,加快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
一、中国经济增长新阶段促成经济新常态
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的年均增长率接近10%,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中国奇迹”。当前,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需求环境都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要求经济增长速度进行“换挡”,要求经济增长目标向合理区间进行“收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经济新常态,也蕴含着对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考量:
一是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我国外部需求出现常态萎缩。支撑我国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走的是不断扩大出口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但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出“总量需求增长缓慢、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特征,使得我国的外部需求出现常态性萎缩。美欧等经济强国相继提出“再工业化”“2020战略”“重生战略”等措施,意在结合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发展实体经济,抢占国际经济制高点。同时,还试图重构国际贸易规则,推进TPP和TTIP谈判,实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而发展中国家都在努力调整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这使得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外需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