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雷锋连长”一生传承雷锋精神 84岁在家乡去世

曾业

2015年01月12日07:40    来源:华西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雷锋连长”李相高 一生传承雷锋精神 84岁在家乡古蔺去世

  李相高生前在古蔺和学生们一起参加义务植树

  1964年,全军大比武,李相高在为士兵作技术指导

  2015年的元旦小长假,邻居们还曾看见84岁高龄的李相高出门买菜。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位在古蔺县汽车运输公司背后的小楼里,生活了整整37年的“雷锋连长”,却在一周后离开了人世。

  出生于1931年的李相高,不仅是雷锋的战友,还是雷锋在部队里的直接领导:他当雷锋的连长有4年时间。雷锋20岁入伍时,李相高已29岁,时任沈阳军区工程兵某团的运输助理。去世后,李相高的家中仍挂着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国谚语

  “1962年,雷锋的去世给李相高的打击非常大,从那时起,他便立志要传承雷锋精神,以乐于助人的方式纪念这位优秀的战友。”

  【部队聚餐初识】

  雷锋成了李相高的部下

  “雷锋入伍时,他是团里的后勤车管助理员,曾担任过雷锋驾驶员考试的主考官。雷锋牺牲前后,他在雷锋所在的连队当了四年连长,和雷锋朝夕相处……”这是雷锋研究者、作家华东方,在《中外学雷锋寄语》一书中对李相高的描述。

  古蔺县新闻中心的多名工作人员,都对李相高印象深刻。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李相高比雷锋大9岁,比雷锋早入伍11年。新兵入伍集训三个月后,李相高要从新兵连挑选优秀的战士,到汽车教练排学习驾驶技术。他与雷锋结缘,便是在雷锋入伍后的第四个月开始的。

  “这个新兵,我要了!”按照当时的“规矩”,每次聚餐之前,大家都要先举起手臂喊口号,但雷锋却没有举起手臂。李相高仔细一问才知道,雷锋因扔手榴弹一直不合格,便自己抽时间拼命地练习,最后把两只胳膊都扔肿了,根本抬不起来。李相高获悉后,当场决定把雷锋送到汽车教练排。此后,雷锋便成了李相高的“徒弟”,李相高还亲自担任了雷锋的驾考主考官。

  【雷锋牺牲以后】

  他曾在地震中救出3人

  1961年,李相高所在的团奉命开赴抚顺市,担任国防施工任务,李相高任团助理员,雷锋当时任班长。李相高发现,雷锋常常深夜了才返回营地,后来才知道,雷锋喜欢帮助别人,常常因此耽误了休息时间,而且老是拖着疲惫的身子返回宿舍。

  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执行任务的途中右太阳穴受伤出血,当场昏倒。由于颅骨损伤、脑颅出血,导致脑机能障碍,雷锋因抢救无效而牺牲,年仅22岁。和雷锋相处的时间虽然不长,但雷锋的去世给李相高的打击非常大,从那时起,他便立志要传承雷锋精神,以乐于助人的方式纪念这位优秀的战友。

  1975年,辽宁海城、营口县一带发生了一次7.3级强烈地震。当时随部队住在辽宁鞍山市的李相高,正在听两岁半的女儿唱新学会的歌曲《东方红》。李相高顾不上身边的女儿,向妻子交代一声就冲出家门,发现隔壁贾姓护士长的两个孩子被困在家中。

  李相高一脚踹开房门,一只胳膊夹着一个孩子冲出了危险的房屋。把两个孩子带到安全地段后,又想起隔壁来自海城市的医生去抢救伤员,还有一个老人在家中,李相高立刻打开房门,把孤身在屋中的老人背了出来。

  【传承雷锋精神】

  他退休后依然乐于助人

  雷锋牺牲后,李相高带领全连响应号召,率先掀起“学雷锋、树新风”热潮。他带领雷锋生前所在的班苦练驾驶技术,在1964年全军大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被国防部授予“雷锋班”称号,给李相高记二等功,给“雷锋班”记三等功。从那时起,雷锋精神就成了李相高的精神支柱。

  “雷锋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虽然我们不必再像雷锋同志那样生活艰苦,但是我们应该牢记雷锋,牢记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最近几年,在接受不同媒体采访时,李相高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并表示只要还活着,就要向雷锋同志学习。

  1977年,李相高在转业时,毅然放弃了去大连、沈阳等大城市的机会,主动申请回到老家——泸州市古蔺县。李相高说:“交通是长期以来制约家乡发展的难题,我要回家为家乡的交通事业做贡献。”此后,李相高就把工作当作自己的生命,在部队工作28年,在地方服务28年里,退休前在岗位上的56年,李相高只要有机会就会坚持乐于助人。

  张涛 苏海鹏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曾业(古蔺县新闻中心供图)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