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英炮台”青石门匾(图片来源:海南日报)
人民网1月5日电 (易潇)2014年12月31日,海口一地产项目在秀英炮台附近施工时,发现印有“秀英炮台”字样的青石门匾。经海南文物考古专家的现场考察,初步认定该门匾就是秀英炮台的原始大门。
被发现的门匾是一块长方体的青石板,四周的棱角由于岁月的冲刷已经不再尖利。石匾长约3.4米、宽约0.5米,石匾的正中间从右向左写着“秀英炮台”(繁体)四个字。在这四个字的右面竖行写着“大清光绪十七年”,左边写着“二品衔雷琼兵备道统领琼军朱采督”等字样。
专家表示,“秀英炮台”门匾的发现,从物证上证明了秀英炮台遗址所在地,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也是海南人民抗战历程的重要见证。
据悉,海南省市文物部门将进一步对石匾进行鉴定,等石匾的真正“身份”水落石出后,将立即开展文物保护相关工作。
秀英炮台与天津大沽口炮台、上海吴淞炮台、广东虎门炮台同为清代晚期闻名遐尔的海岸炮台,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海防屏障。2006年时,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90年,清政府为抵御法军入侵,命令各军严防沿海各口岸。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视察海口形势后,下令建造秀英炮台。炮台建筑在离海岸约200米的小山丘上,面向大海,居高临下,遥控着整个琼州海峡。
张之洞对海南炮台的建筑,盘算极为详细周全。为了巩固海南岛海防,防备当时外国军船的侵入,他可谓殚精竭虑,实施方案也十分具体。这些炮台在当时是建成了,现在只剩下海口秀英炮台的遗迹,供后人对当时这段历史的回顾。
(本文综合:海南日报、海口晚报、南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