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宴会中以舞相“属”之风在唐代尤为兴盛,唐太宗就经常在宴会上跳舞,并还邀请群臣同乐。
古代宴会上,一般是主人先舞,后是客人起舞回报,主、客两人翩翩起舞。(图片来自网络)
如今不少人以为交谊舞源于西方国家,我国现代交谊舞是从国外“引进”的。殊不知我国古代就盛行交谊舞的礼仪。
汉唐时代,宫廷贵族在宴会时,除了即兴表演之外,还有一种颇为重要的礼仪舞蹈——宫廷交谊舞,这就是史书中记载的“以舞相属”。这种宫廷交谊舞要求前一人舞罢,顺便邀请一人起舞,即为“属”。
古代宴会上,一般是主人先舞,后是客人起舞回报,主、客两人翩翩起舞。这种宫廷交谊舞有严格的礼仪规矩,该旋舞时必须旋舞,该小步时必须小步,姿态、仪容极为讲究,《后汉书》的“蔡邕传”就记载了一个“以舞相属”的故事:相传蔡邕被贬职回京前,王原太守王智为他饯行而举行宴会,席间,王智起舞,“属”蔡邕,蔡邕不应“属”回报,王智大怒,蔡邕也拂衣而去。这个王智乃是当时朝廷里炙手可热的显官——时任中常侍的王甫的弟弟,而蔡邕作为大名士是有意侮辱他。这样一来,蔡邕自然而然得罪了权贵,不能再回京城,被发配到偏远的地方去了。从这一例子可以看出,当时宫廷交谊舞是极为讲究礼仪的。
古代士大夫之间,如果各存歧见,互示爱憎,往往会在宴饮中的交谊舞时显露出来。《三国·魏书·陶谦传》便有这一类的记载:陶谦任舒县县令时,郡守恰是他的同乡,郡守恰对陶谦极为亲热,意欲将陶谦引为自己的亲信。而陶谦却将郡守恰视为一般上司,觉得在郡守恰的管辖下不是个滋味。有一次郡守恰设宴请陶谦,自己先跳起了舞,后“属”陶谦,邀请他同跳,陶谦只好应付。当舞到该转身时,陶谦却不转,郡守恰问他为何不转?陶谦话中有话道:“不可转,转则胜人。”(古人把升官视为“日转千阶”),陶谦这时的言外之意是:我若一转,就会升官,就不会屈居你郡守恰的属下了。而郡守恰这时也会意,顿时动怒,宾主不欢而散,陶谦后来不得不弃官而走。
宴会中以舞相“属”之风在唐代尤为兴盛,唐太宗就经常在宴会上跳舞,并还邀请群臣同乐。他18岁就带兵出征,还是当时宫廷舞的积极倡导者,他主张跳交谊舞要抒发情怀,不能过分循规蹈矩,还主张宫廷交谊舞应向民间推广普及,要与民同乐。
到了后来几个朝代,宫廷交谊舞之风不但没有衰减,还发扬光大了。到了清末民初,宫廷交谊舞吸收了西方交谊舞的许多元素,兼收并蓄,洋为中用,就渐渐形成了今天的民间交谊舞,至于国际标准的交谊舞,那当然是全盘西化而要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