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潭印月被撞剩"兩潭" 現已修復開始體驗--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三潭印月被撞剩"兩潭" 現已修復開始體驗

昨日凌晨0:23,在事發地,一名工作人員在船上拉著繩子,繩子的另一端是沒在水中的石塔。三潭印月島與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稱“湖中三島”,猶如我國古代傳說中的蓬萊三島,故又稱小瀛洲。
2013年07月31日13:30    來源:深圳晚報    手機看新聞

  昨日凌晨0:23,在事發地,一名工作人員在船上拉著繩子,繩子的另一端是沒在水中的石塔。在他左側發光的,是另一座完好的石塔。

  昨日凌晨1:00,拍攝的三潭印月,長時間曝光后,能夠清楚地看到三潭印月隻剩下兩座石塔。

  涉事游船公司停運,售票處關門。都市快報 發

  修復好的那座塔。

  已經修復好的三潭印月。

  29日22時31分,杭州《都市快報》接到童先生報料電話:我在坐西湖游船,看到有另外一艘游船,把三潭印月其中一個塔撞到水裡去了!那個塔已經看不見了,船前面的右側船頭往下傾斜了。剛剛撞上去沒多久,有沒有人受傷不清楚。那條船向我們求救,我們的船就過去了。但因為我們的船太小了,那艘船上的人太多,帶不回來。現在另外一艘大船過去了。我是杭州人,陪朋友來玩的。

  新聞連線

  據中新網報道,世界物質文化遺產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的一石塔遭到游船撞擊,導致石塔部分沉入湖中。記者從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處獲悉,經過一夜的打撈,該景觀已於30日晨6時恢復原貌,並將於近期為該文物做“體檢”。三潭印月島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風景秀麗、景色清幽,去過杭州西湖“三潭印月”景點的游客都知道,三座屹立於湖心的石塔是這個景點,也是西湖、杭州的特有標志。7月29日晚,這三座石塔中的一座遭遇游船撞擊,塔體部分倒塌沉入西湖。

  記者30日上午10時在“三潭印月”景區看到,三潭印月景觀已經恢復原貌,被撞的石塔也基本修復,遠遠望去依然和往常一樣。但湊近看,可以看到塔身有輕微的傾斜。三座石塔四周,也已經拉起了白色警戒線。

  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處辦公室主任陳琳告訴記者,7月29日晚9時25分,一艘載客夜游的游船沖破三潭印月南側石塔外圍的兩道鋼質護欄,船頭側擊到南側石塔,致使這座石塔水上部分倒入湖中。水域管理處和西湖景區公安接報后,連夜在“三潭印月”景區開展打撈工作,邀請相關專家指揮打撈,並出動了專業的潛水員數次下水作業。整個打撈工作持續了整整一夜,到7月30日早上6時,落水石塔被打撈出水。

  陳琳告訴記者,事發水域水深大約有四米,湖底積有較多淤泥,因此倒入水中的石塔並沒有破碎,所以在打撈出水后馬上就恢復了原貌。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表示,將在近期組織對三潭印月石塔的全面體檢,鑒定被撞石塔的受損程度。西湖水域管理部門也將擴大三潭印月三座石塔的保護和安全警戒范圍。

  據了解,撞擊石塔的游船是浙江外事旅游汽車有限公司游船分公司的“靜逸號”,經初步調查,此次撞擊事故系駕駛員違規操作所致。也有一種說法大游船是為避開小船,才撞到三潭印月的。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表示,對事故責任單位和個人將依法追究相應責任。

  “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三座石塔每座高2米,中空,球形,各有五個圓孔。每逢皓月當空,塔內點上蠟燭,洞口蒙上薄紙,燭光透過薄紙倒映水面,宛如一個個小月亮,與天上映在水中的明月相映成趣。三座石塔始建於北宋時期,幾度被毀,在明朝天啟年間重修,歷經數次修復,保存至今。

  歷史連線

  三潭印月明代和清代兩次重建

  來歷版:蘇東坡塔鎮西湖

  北宋時期,為防西湖湖面被侵佔,蘇東坡於1089年在湖中立石塔三座(已廢,其中南塔在三潭印月放生池的位置,北塔在現湖心亭的位置。)

  1552年,杭州知府孫孟尋得北塔遺址,在其上建振鷺亭,不久也毀。

  1576年,明代按察僉事徐廷重建亭台,其后又有司禮太監孫隆在其周圍疊石,升亭為重檐,改稱喜清閣,即現湖中三島之一的“湖心亭”。“湖心亭”位於湖中央,繞亭皆水,環水皆山,所以得此“湖心平眺”的景名。

  1607年,明代錢塘縣令聶心湯在原三塔中的南塔原址,筑湖中之湖,為放生池。

  1611年,明代錢塘縣令楊萬裡用10年時間在放生池外筑堤,並將原有的德生堂修為寺,構成島中有島,湖外有湖,小瀛洲自此形成。

  1621年楊萬裡又在小瀛洲南復建三塔,此三塔在清初又廢。

  清康熙年間,重筑瓶形三塔,聳峙而立,即今之三塔。塔高2米,中空,球形,有五個圓孔,每逢皓月當空,塔內點上蠟燭,洞口蒙上薄紙,燭光透過薄紙倒映水面,宛如一個個小月亮,與天上映在水中的明月再度相映。又因舊傳西湖中有三個深潭,所以題名三潭印月。片月生滄海,三潭處處明,夜船歌舞處,人在鏡中行。

  傳說版:魯班一榔頭砸出來的

  千百年來人們對三座石塔的來歷感到好奇,還流傳下一個有關魯班的美麗傳說。

  有一年,山東的能工巧匠魯班帶著自己的小妹在杭州收徒開店,恰逢一個黑魚精作怪,把城給淹了。這條魚精想娶魯班的小妹,為了救老百姓,小妹先答應,然后要求魯班造石香爐作陪嫁。魯班輪起大榔頭,在懸崖上砸了一錘,在西湖邊的寶石山上留下了一道峭壁。砸下的懸崖制成一個巨大的石香爐。香爐造好后魯班讓魚精搬回湖裡,巨大的香爐滾了起來,滾到湖中央,在深潭邊的斜面一滑,“啪”一聲倒覆過來,把深潭罩得嚴嚴實實,不留一絲縫隙。魚精也被壓入湖底,最后悶死了,石香爐陷在湖底的爛泥裡,隻在湖面上露出三隻葫蘆形的腳。就是今天看到的三座石塔。(馬君桐)

  三潭一共能 映出33個月亮

  三潭印月中的石塔,高2米,中空,球形,有五個圓孔,每逢皓月當空,塔內點上蠟燭,洞口蒙上薄紙,燭光透過薄紙倒映在水面上,宛如一個個小月亮。每個潭都有5個圓孔,中秋的時候三個潭會點上蠟燭,三個潭映出了15個月亮,加上15個水中月影,還有天上的月亮和水中月亮的真實倒影,會出現32個月亮。加上賞景人心中的月亮,三潭印月映出了33個月亮。

  美景連線

  西湖十景之:三潭印月

  島中有湖湖中有島

  三潭印月別名小瀛洲,風景秀麗、景色清幽,位於西湖十景第十位。

  三潭印月島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風景秀麗、景色清幽,面積6萬平方米。故此島有“小瀛洲”之稱,島蔭凝秀,園林精雅,文脈蘊藉,風姿綽約,名列西湖十景,尤以仲秋時節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與賞月人心中各有寄托的“明月”上下輝映、神思遄飛而向為秋游者所必到。

  從島北碼頭上岸,經過先賢祠等兩座建筑,即步入九曲平橋,橋上有開網亭、迎翠亭、花架亭、御碑亭,康熙御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異的亭子,讓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談笑,或留影,流連觀照,飽覽美景。九曲橋東,隔水與一堵白粉短牆相望。牆兩端了無銜接,形若屏風。但粉牆上開啟四隻花飾精美的漏窗,牆內牆外空間隔而不斷,相互滲透。牆外游人熙熙攘攘,牆內卻幽雅寧靜,咫尺之間兀自大異其趣。

  三潭印月島與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稱“湖中三島”,猶如我國古代傳說中的蓬萊三島,故又稱小瀛洲。俯瞰整個小瀛洲猶如一個碩大的“田”字。小瀛洲上有開網亭、亭亭亭、九獅石、閑放台、迎翠軒、我心相印亭等園林建筑點綴其間。綠樹掩映、花木扶疏。湖岸垂柳拂波,水面亭榭倒影;園林富於空間層次變化,造成“湖中湖”、“島中島”、“園中園”的境界。

  島南湖中建成有三座石塔,相傳為蘇東坡在杭疏浚西湖時所創設(現有石塔為明代重建)。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體上排列著五個等距離圓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紙,塔中點燃燈光,洞形映入湖面,呈現許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確實難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南北有曲橋相通,東西以土堤相連橋堤呈“十”字形交叉,將島上水面一分為四水面外圍是環形堤埂。從空中俯瞰,島上陸地形如一個特大的“田”字,呈現出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水景稱勝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獨具一格,為我國江南水上園林的經典之作。三潭印月島的前身是水凡保寧寺。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