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個漢字字形暫不調整
在2009年,《通用規范漢字表》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期間,當時研制組認為漢字存在一些具體字形處理與所規定不一致的問題。如“瞥、弊、憋”的第四筆帶鉤,“鱉、蹩”等幾個字的第四筆不帶鉤等,這給漢字學習、信息處理及更大范圍內漢字的定形造成困難。為實現漢字字形標准化,課題組曾對“琴”等44個漢字的字形作了微調,如將“琴、瑟”第四筆的橫變為提等。
昨天,專家表示,在征求意見期間,字形調整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社會對字形的微調有不同意見。鑒於字形微調目前未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最終公布的字表還是沿用了原有的字形規范,暫不調整。
繁體字未能被恢復
據《通用規范漢字表》研制組專家介紹,在字表研制、征求意見過程中,爭議很大的繁體字最終沒有在正式公布的字表中恢復。
近年來,漢字繁簡問題在社會上引起廣泛討論。現行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有明確規定,即文物古跡、書法、篆刻等藝術作品一級題詞和招牌的手寫字等可以使用。專家認為,維護漢字的基本穩定是《通用規范漢字表》制定的重要原則,從漢字發展歷史看,簡化一直是主要趨勢。漢字簡繁問題十分復雜,影響到國計民生,牽扯到諸多領域,海外華人和國際社會也十分關注。經反復征詢多方面專家意見,並與港澳台地區學者和海外從事漢語教學的學者、教師交換看法,權衡利弊,這次在字表中沒有恢復一個繁體字。
“吒”以前為“?”的異體字。《通用規范漢字表》將其在特定用法上調整為規范字,規定該字可用於姓氏人名,讀zha(一聲),如“哪吒”。讀zha(四聲)時,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