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蔭
孫悟空有血統麼?
《西游記》作者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裡,無所不能,極是了得,卻總歸是虛擬的。
子虛烏有的孫悟空,竟然還有血統?
這近乎無聊。若一定要讓孫悟空也享有血統,自然是中國的。試想一下,這孫猴子取的是中國名字,說的是中國話,天經地義的中國血統。
然而,卻還真有人查究過孫悟空的血統,且是名震天下的學術大家。
據《趣味考據》一書所載:1923年,胡適曾對孫悟空的血統有質疑:“我總疑心這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不是國貨,乃是一件從印度進口的。”胡適因中國神話散亡僅存零星,而謂我民族為“不富於想象力的民族”。
時隔12年,鄭振鐸先生1934年也指出:“孫悟空的本身似便是印度猴中之強的哈奴曼的化身。哈奴曼見於印度大史詩拉馬耶耶裡,哈奴曼是一個助人的聰明多能的猴子……在印度,他是和拉馬同一為人所熟知的。什麼時候哈奴曼的事跡輸入中國?是否有可能把哈奴曼變成為孫悟空?我們不能確知。”
孫悟空是否就是哈奴曼的化身,這還真值得查考,關系到印度的佛經對中國小說創作的影響,關系到中印文化交流的淵源。
還曾有極富智慧的說法,認為孫悟空應是混血猴,“雜取種種,合成一個”,孫悟空有印度猴的精氣,也有中國猴的神異,應了魯迅先生所說“要進步或不退步,總須時時自出新開裁,至少也必須取材異域”。
看來,孫悟空的血統,決非一個玩笑的話題。若把中印文學比較著研究,印度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自然是巨大的。
從孫悟空的血統,想到現如今的學術研究,大都集中在經濟和社會的熱點、難點和焦點,社會之急需,便是研究之重點。即使研究,其實對那些熱點、難點和焦點,也不必更深地去探根究底,隻需提出管用的招數。學術研究已經變得非常的現實。諸如孫悟空的血統問題,大概是吃飽了飯,沒事干,誰都不去想這一類的話題。
學者,自然應有學者的境界和眼光。熱點要研究,冷僻點也要研究,世界畢竟是冷熱構成的。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