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30日電(上官雲) 今天是傳統的除夕佳節,在這一天,闔家團聚,共賀新春。我國幅員遼闊,南北習俗不同,年夜飯也略有差異。作家、文化學者崔岱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就習俗來說,年夜飯一般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都是取吉祥如意的好兆頭。此外,作為一個地道的北京人,崔岱遠還特別提到,老北京吃餃子不在年三十而是在初一,叫做“五更餃子”﹔除夕年夜飯吃的則是正經的宴席,魚和丸子必不可少,還有“豆兒醬”等壓桌小菜,令人垂涎欲滴。
年夜飯習俗大不同:北方包餃子 南方做年糕
除夕這天,是全家團聚宴飲的日子,除夕年夜飯顯得尤為重要。崔岱遠表示,年夜飯一般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具體菜品南北略有不同,但一般都少不了魚。“魚”和“余”諧音,象征“吉慶有余、年年有余”。據稱,北方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餃子的形狀很像一個個的小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的好兆頭。有些地方講究飯桌上的“魚”不能動,因為其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屬於一種裝飾。
還有一種說法,除夕年夜飯某些地方會吃火鍋,以象征來年日子紅紅火火﹔並且必吃蘿卜,因蘿卜俗稱菜頭,取“有好彩頭”之意。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崔岱遠表示,除夕夜喝的酒多為白酒,啤酒是民國時才傳入,百姓也並不“認賬”。
祭神也是除夕習俗的組成部分。“過去每到除夕夜,大家會擺桌祭神,這也不失為一種有意思的民俗活動。”崔岱遠介紹。
此外,我國民間在除夕還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甚至一直吃到深夜。
老北京的除夕年俗:吃“五更餃子” 壓桌必不可少“芥末堆兒”
“大年三十吃餃子”已成為大家對除夕年夜飯的印象。但崔岱遠卻告訴記者,北京並非如此,除夕夜就是大魚大肉的團圓飯,吃的是正經的宴席。這頓宴席吃什麼沒有一定之規,但必有魚和丸子,以及“芥末堆兒”、“豆兒醬”等壓桌的小菜。其中魚寓意“年年有余”,丸子則代表團團圓圓,“豆兒醬”與“芥末堆兒”一般會提前准備好,除夕年夜飯直接切塊食用即可。
“北京吃餃子在初一,這叫做五更餃子,最初並非給人吃,而是用於祭祖敬神。”崔岱遠說,煮了餃子先祭祖,然后孩子們給長輩磕頭,收壓歲錢,“北京餃子是素餡,肉與蔥蒜都不能有。”
提及原因,崔岱遠表示,有人認為餃子用來祭神,而神仙是素食主義者﹔也有人說素餡寓意全家一年日子過得風平浪靜,平安無事。在崔岱遠看來,這在飲食上也很科學:春節一般大魚大肉,吃一頓素餃子清腸胃是件很好的事兒。
崔岱遠介紹,老北京人吃年夜飯大概在晚上七八點鐘,吃完后,小孩去放放鞭炮、打燈籠玩耍,其他人剁餡包餃子。此外,還講究在零點子時“踩鬆枝”,取芝麻開花節節高的寓意。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