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鐘聲)

"春節"開始走出華人圈 文化在交融中增添活力

2014年02月07日08:11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中華文化在國際大舞台上產生共鳴的過程,就是中國與世界攜手共進的過程。隨著共鳴的增多,系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紐帶也一定會更加堅韌

  

  中國的駿馬成為倫敦優勢的象征﹔華人的歡慶隊伍中,行進著高舉彩旗的紐約警察﹔中國的春晚,容納了法國、匈牙利的藝術展現……今年世界各地歡慶春節的活動中,增添了不少海外的本土文化乃至政治、經濟元素。這種“中”裡有洋,洋裡有“中”的情景看上去似乎顯得不那麼“純粹”,但卻顯示出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國與世界交互影響的深刻變化。

  緊跟華人走向世界的足跡,伴隨著中國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腳步,春節——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開始走出華人圈,成為中華文化最亮麗的品牌和符號之一。

  春節開始具有更為濃厚的政治與經濟色彩。為贏得更多華人的支持,一些國家的政治家借這個機會走進華人社區,表示他們對華人的關心和尊重。為了推進對華關系的發展,一些政治家借機表達他們對發展雙邊關系的良好祝願。當然,還有更多的商戶,希望借春節吸引成千上萬出現在世界各地的中國游客光顧。

  近年來,遍布世界各地的春節歡慶活動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今年,海外“歡樂春節”活動將遍及全球103個國家和地區的294座城市,500多項活動將從年前一直延續到元宵節后。

  這些活動超越傳統春節慶祝項目,不僅有舞龍舞獅,而且更多地與中華文化聯系在一起。比如,紐約帝國大廈舉辦了“歡樂春節”中國文化櫥窗展﹔巴西最大電視台特邀華人代表講解春節的文化含義。這些活動中還有不少春節的當代元素,加深了人們對一個繼承了傳統而又日新月異的東方國家的了解,體味到中國發展的歷史關聯性。

  現代文化交融的理論認為,一種文化的傳播,一旦顯示出較強的勢頭,往往成為其他文化借以擴大自身影響的途徑,這就是“文化搭車”現象。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的今天,“搭車”變得更為容易,也更為普遍。

  借助於中國春節這個符號來傳播自己的形象,或者說在中國春節的文化含義中找到能夠擴大自身影響的“點”,今后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世界各地的春節歡慶活動中。

  倫敦市長鮑裡斯·約翰遜在今年倫敦的慶祝活動開始前,就借用馬來提升倫敦的形象。他說:“馬的勤奮耐勞,正是倫敦人的共同特點,這對我們城市的繁榮及未來成功十分重要。”而丹麥首相托寧—施密特則用馬的文化象征,來表明他對丹中關系的期待:“馬在中國是活力和智慧的象征,預示著我們兩國間的密切合作將會取得更大發展。”

  文化在交融中增強活力。異域文化能夠在中華傳統文化符號中找到共同點、共鳴點,並且借力發力,其實也意味著中華傳統文化符號更穩定地在海外找到了生根、開花、結果之地。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極其豐富的人類文明寶藏之一。在中國與世界的相互影響中不斷開發這一寶藏,對於世界理解中國的和平發展,對於人類尋求未來進步的精神動力,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中華文化在國際大舞台上產生共鳴的過程,就是中國與世界攜手共進的過程。如同中國夢與世界夢一樣,隨著共鳴的增多,系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紐帶也一定會更加堅韌。

  《 人民日報 》( 2014年02月07日 03 版)

(責編:陳苑、許心怡)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