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唐三彩陶馬現身武漢 揭唐失傳“雕瓷抓泥澆釉”技法

曹旭峰

2014年05月09日07: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唐三彩陶馬現身武漢 揭唐失傳“雕瓷抓泥澆釉”技法

唐三彩陶馬現身武漢揭唐失傳“雕瓷抓泥澆釉”技法

  唐三彩陶馬 曹旭峰 攝

  8日,在湖北省收藏市場舉行的“武漢走進博物館活動月”民間鑒寶活動上,一件歷經千年唐三彩陶馬現身,揭示了唐失傳“雕瓷抓泥澆釉”的創燒技法。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尊唐三彩陶馬高約40公分,長約50公分,周身大部以藍綠釉點綴,馬首籠頭配上淺褐色嚼飾物,馬前胸貼有圓雕宮鈴椒花。馬座后則貼“心”字經文花泥,馬的造型給人一種盛唐雄馬的震撼感。雖然歷經千余年,色彩依舊艷麗。

  古玩鑒賞專家、湖北省收藏家協會常務理事王祁認為,唐三彩器工藝發展至巔峰狀態尤以武則天開元天寶年,發明了“雕瓷抓泥澆釉”技法。這尊唐三彩陶馬通體澆黃白釉,鞍?墨綠間藍釉綴宮鈴椒花,展示了綢緞褶皺的波浪紋理,同時黃白釉面布滿深色星塵,皆是因柴窯創燒所至,而這正是唐已失傳“雕瓷抓泥澆釉”法的具體表現。

  中國古遺跡保護協會專家舒章銘則認為,大唐盛世國運昌盛,文化藝術發達,孕育出生機勃勃的雕塑藝術。唐朝皇家工匠做馬時,總是將其放在最高等級上來塑造,線條流暢,骨肉凸兀,神氣十足,加上斑斕絢麗的彩釉,把馬的形象和精神升華了。

  “這尊唐三彩陶馬馬首,雙耳尖立向前,頂鬃分八字飛,額綠釉翹髻,綠釉沿馬身垂流直下,這種一瀉至足的流釉,給人一種生命的延續與色彩的流動感。對於研究唐三彩馬工藝特征、雕瓷抓泥澆釉等技法都具有重要意義。”舒章銘表示。

  據悉,盛行於唐代的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釉多彩陶器,誕生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其中,多以黃、褐、綠為基本釉色,三種釉色之間沒有固定的界限,它們相互浸潤,互相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它的錯色、滲色現象,給人一種流動自然的特殊美感。(完)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