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文革”時曾有小人書《孔老二罪惡的一生》(圖)

2014年09月05日16:41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文革”時曾有小人書《孔老二罪惡的一生》(圖)

《孔老二罪惡的一生》

  編文:蕭甘

  繪畫:顧炳鑫、賀友直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年6月

  編者按:從最為普及的“小人書”到價值不菲的收藏品,連環畫藝術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道路。回頭來看,若說連環畫在新中國美術中最富創造力、成就最高、影響最大,似乎也不過分。“美書館”今起開辟“採蓮(連)小集”欄目,從藝術的視角欣賞連環畫,並打撈那些沉沒於特定歷史環境的精美畫面。

  我對於孔子的最初印象,來自一本名叫《孔老二罪惡的一生》的連環畫。

  那時候,舉國上下轟轟烈烈地開展著一場“批林批孔運動”,學校要求“紅小兵齊上陣,大家都來狠狠批”。可是由於年齡太小,口齒不清,識字不多,不能像大人們那樣整天價參加批判大會,也沒有能力撰寫大字報,失去了表現機會的我們,對於大人們所熱衷的活動興味索然。我們所能做也願意做的,一是唱兒歌,二是看小人書。《孔老二罪惡的一生》便是那時我們經常翻看的小人書之一。我就是通過此書,知道了孔子即孔丘,因為他在家裡男孩中行二,所以我們叫他“孔老二”,他和“叛徒林彪”是一伙兒的,都妄想復辟倒退到“萬惡的舊社會”……

  人說往事如煙。可是奇怪得很,我每每看到有關孔子的文字,腦子裡首先閃現的,竟然還是幾十年前小人書中描繪的那個老奸巨猾、干癟猥瑣的老頭的形象。的確,撇開別的因素不論,客觀講,這本《孔老二罪惡的一生》,無論是文字腳本還是繪畫藝術,都是別有意味、值得玩索的。

  編文署名“蕭甘”,有人說這便是巴金,我沒有考証過,未知確否,但文字干淨利落、簡明扼要,憑感覺也可以判斷出它決非出於一般人之手。而繪畫作者乃是顧炳鑫和賀友直,這兩位都是擅長線描的大師級人物,往往寥寥數筆就使人物形神兼備、惟妙惟肖。

  有一幅誅殺少正卯的畫面(左圖一),做了高官的“孔老二”留著絡腮胡子,眼放凶光,面目猙獰,伸出五個有如鷹爪般的手指,正歷數少正卯當殺的五條罪狀﹔更為巧妙的是構圖,畫面呈對角表現了坐著的“孔老二”和如狼似虎的衛兵的半身像,但讀者卻完全可以據此想見那有如閻羅殿一樣陰森恐怖的公堂,可謂藝術上“以少勝多”的范例。還有一幅反映的是“孔老二”游鄭失敗之后的情境,他落魄地蜷縮在城門外的一角,人們罵他是“喪家之狗”,畫面上他的身體就真的一縮,活脫脫一隻半蹲在地上的老狗,而衣服后面伸出的帶子,猶如狗的尾巴(左圖二)。

  這些藝術家的創作,那時候我們看得非常著迷。最讓大伙開心的,是七十多歲的“孔老二”修訂完《春秋》之后,他的弟子們卻大多亡散了,眼看后繼無人,老頭兒絕望地跪在地上、攤開雙手唉聲嘆氣,下邊的文字解釋是:“老頭兒反復嘮叨:‘我的理想完啦!我的理想完啦!沒人了解我呀,真是天知道!’”(左圖三)他的這個動作和台詞,曾被一個調皮的同學多次模仿,每每令我們開懷大笑。

  當時,類似的連環畫還有好多,如《孔老二小傳》、《揭開孔聖人的畫皮》、《柳下跖痛罵孔老二》等等,幾乎都是使用極盡夸張、諷刺之能事的漫畫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的。這些我都翻閱過,自此之

  后,我印象中的“孔老二”與孔廟中那個被稱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的孔夫子是無論如何也挂不上鉤了。

  現在想來,真真恍如隔世。有一次我在翻看這本《孔老二罪惡的一生》,女兒突然湊過來問,為什麼要把孔子畫得那麼丑,這與老師所講的完全不符。這個問題大有玄機,以我的學識是不能回答她的,隻好敷衍說:當年我們國家就時興惡搞,別說一個死去幾千年的古人,即便是上至國家主席下到作家、藝術家,一旦成為批判和斗爭的對象,則他的形象必然被丑化,那是整個時代的傲慢和無禮。女兒果然不滿地撅著小嘴走開了,但我的思緒也就此延伸開來。的確,那是一個以斗爭為樂的時代,其印記之刻骨銘心,猶如我印象中的“孔老二”一樣,幾成思維定式,更可怕的是如今亦有不少人已將其化為習慣的行為方式。謂予不信,卻不妨拿了單位的人和事稍作比較,便知端的。

  文並供圖/群姍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