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千萬元紫檀原料曝真假紛爭:原材料交易存風險
近日,北京勁飛紅木家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勁飛紅木”)訴他人售近千萬元假紫檀木料一案被判敗訴,引發了業內關注。筆者了解到,盡管這是一起近千萬元的交易,但當前紅木廠商與木料商之間的交易方式仍比較原始,靠個人信用做擔保、當場驗貨,是市場通行的行規。
案情回放:勁飛訴假未獲支持將上訴
10月17日,勁飛紅木董事長吳新建接到了福建省莆田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判決書。這個判決書裁定,在這場涉案金額近千萬元的“假料”紛爭中,吳新建敗訴。
2013年12月15日至2014年1月17日間,吳新建與福建仙游榜頭鎮經營小葉紫檀木料生意的陳加輝達成了小葉紫檀的購買協議,陸續購買了3批小葉紫檀原木。前兩批貨款已結清,第三次買賣發生在2014年1月17日,總計人民幣996萬元,吳新建現場支付了400萬元,將已驗收完畢的小葉紫檀原木木材運至北京,並留下欠條,約定3天后付清余款596萬元。而返京后,吳新建感覺到不對勁,於是送檢了部分木材,發現其並非合同約定的小葉紫檀。於是,他拒付尾款,並要求陳加輝退貨。
2013年4月1日,陳加輝以買賣合同糾紛將吳新建告上法庭,要求其支付余款。同年6月17日,吳新建以陳加輝售假向該院提起反訴。2013年7月5日,莆田市中級人民法院做出一審判決,駁回吳新建反訴請求,並判決其支付陳加輝貨款596萬元。吳新建向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后,福建高院將該案發回重審。莆田中院於2014年4月22日公開開庭審理此案,並於近日下發判決書,認為紅木市場都是現場驗貨,吳新建未在裝運前和裝運時提出標的物瑕疵異議,“視為標的物數量或質量符合約定”。吳新建僅能舉証陳加輝賣給他的木料中有3根不屬於國家紅木標准中的紫檀木類,在其所購的全部32.29噸木料中,出現數根木料存在質量瑕疵被業界視為正常,法院駁回吳新建的反訴訴訟請求,判決其支付貨款及逾期付款損失。
吳新建表示對結果很失望,他認為“假”與瑕疵概念不同,售假就應賠償,他表示將再次上訴。如果最終結果依然是不能退回,他會“燒掉,避免這些小葉紫檀的假料流向市場”。
行業潛規則:木材買賣全憑信譽
此案中,紅木市場現場驗貨的交易習慣成為法庭判決的重要依據。筆者採訪了多位業內資深人士,了解到目前在紅木交易市場中,確實有著現場驗貨付款的交易習慣,也不簽合同,全憑個人信譽。
北京元亨利硬木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波介紹,如果買方和材料商很熟,一般是直接買﹔如果不熟,就先現場驗貨。“一根一根地看,驗收完畢后付款。一來憑經驗,二來靠雙方誠信。這種信譽是相互的。紅木木料價格經常波動,講好的價格不能變。漲價自然是賺,萬一提貨時跌價了,我們也會按原定價付款。”
北京宣明典居古典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長傅軍民也表示,木料與木料之間有差異,雖然外行人看不出來,但有經驗的內行“什麼料都能看出來”,一般都是現場驗貨、現場交易,基本沒有簽合同的習慣。
吳新建表示,木料生意靠誠信,除非是在沒有中間人、第一次做生意且有律師的情況下才會考慮合同,一般都是口頭約定、現場交易。他介紹,其購買木料時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親自到場驗貨,多的時候一天同時買進10多車木料,如果簽合同,效率會大大降低。
國家家具室內環境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助理孫書冬表示,木材原材料行業交易目前不太規范,木材交易方式相對原始,一般都以個人信用作為擔保。“與普通消費者相比,購買紅木的買家大都較有經驗,對木材有自己的鑒定方法,通過宏觀外表、紋理特征就能夠大致判斷。”
以上種種原因,形成了現在全憑個人信譽的交易方式。業內人士表示,行業現狀就是如此,如果“有人刻意欺詐”,即便簽了合同,解決起來也很麻煩。
市場現狀:爭議木料正在流通
業內人士介紹,在木料中摻假的情況確實存在,但一般情況下,隻要發現,木料商都接受退回。楊波介紹,早期購買小葉紫檀時,印度商人發貨時偶爾會摻一些大葉紫檀的材料,國內負責任的材料商會挑出來,但也有沒發現問題,直接發貨的。他曾購買過一批小葉紫檀,在兩三個月后使用時才發現,其中摻了十五六根大葉紫檀料,於是挑出來退給了材料商。吳新建也表示,自己在購買木料時,也遇到過買的紅酸枝老料中摻了新料的情況,一批材料中有那麼幾根,聯系材料商之后,一般都會退回去。
至於多年經營的紅木家具廠,買到大批假料的情況並不多。孫書冬介紹,通過歷年企業委托檢測情況來看,買到假料的情況一般都發生在剛入行的廠家身上,或者是從其他行業剛轉做紅木生意的人。而真買了假料,木料也沒有溯源系統,沒法証明其來源。
至於行業裡他人是否也買到過這種假料,吳新建表示不予評價。傅軍民則表示,市場上假冒小葉紫檀的木料確實是有。還有一種來自非洲的木料也符合紫檀木的性征,而這到底能不能算小葉紫檀,在業內尚有爭議。
早在去年,市場上就流傳有一批疑似檀香紫檀木料,與檀香紫檀相似度極高。孫書冬也介紹,目前市場上確實出現了一批非洲木料,木料有好有壞,好的木料的顏色與密度等非常不錯,與傳統的產自印度的檀香紫檀相比,價格便宜很多,在不少地區都有很多當做“小葉紫檀”在出售。
孫書冬表示,檢測機構檢測的依據是紅木標准,此種木料中,有的能夠達到“紫檀木類”的標准,有的則顏色稍淺、密度低,達不到紫檀木類標准。“作為質檢機構,我們隻能判定是否達到紫檀木類標准的四個條件:紫檀屬樹種、木材顏色、氣干密度、管孔弦徑,符合條件的就算紫檀木類。”中國林科院博士生導師姜笑梅也証實,目前隻能鑒定到類,不能鑒定到樹種和產地,因此按照國標要求,符合條件的都屬於“紫檀木類”。而這批料中,“樣子與紫檀非常相像,但有的達不到相應的密度,熒光反應也十分渾濁。”不過,目前這批材料是否屬於紫檀,仍存在爭議。也有業內人士表示,不認可質檢機構的此種判定。
消費提示:注意紫檀的冒充者
傳統意義上的紫檀,也就是小葉紫檀,有很多冒充者:“雜色豆”——又稱科特迪瓦紫檀、科檀,從肉眼看,無論是紋理還是顏色,其都與紫檀非常接近,制作成家具后用肉眼就更難分辨真偽。此次勁飛案中的木料,其外觀有的比較接近紫檀,紋理、顏色比較相像,但實際上密度不夠、管孔較大。冒充酸枝的比較多。“盧氏黑黃檀”——俗稱大葉紫檀,價格比紫檀的低出不少,但因為模樣和紫檀有些相像,又有著“大葉紫檀”的俗稱,很容易忽悠一些不知情的消費者。
消費者該如何確保買到真正的小葉紫檀家具呢?楊波介紹,從表面上看,小葉紫檀的牛毛紋比較明顯,比重比黃花梨要重。傅軍民表示,小葉紫檀的管孔和間距都較大,假紫檀管孔較細,像海綿,且有斑點狀的紋理。“但這是原木的區別方式,制成家具后較難看出。”他建議消費者選擇誠信的商家,並在合同上注明學名。
孫書冬提示,通過熒光反應也能粗略鑒別。紫檀屬(包括紫檀、花梨和亞花梨)的樹種一般都會具有熒光反應——將紫檀放入水中,沉寂一段時間后即可看到水的表面有一層藍色的光,通過這種方法可粗略辨別木材是不是紫檀屬樹種。花梨和亞花梨與紫檀的顏色、花紋肉眼較容易分辨,因此一般也不會有商家將花梨和亞花梨冒充紫檀。非洲爭議紫檀料的熒光反應時間要長,且熒光反應相對不明顯,味道也與傳統紫檀料不一樣。但是要想確定一塊木料是否是紫檀木類樹種,最可靠的還是到正規檢測機構進行檢驗。
(來源:中國文化報)